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阿含經-6

 知道苦滅之道如真(確知道諦。如實而知道苦集滅道之四諦)。他如是而知,如是而見後,其三結(身見、戒禁取見、疑等為結集生死之三種煩惱),

便都滅盡。

 

三結就是所謂1.身見(執身內有實我之邪見)

2.戒取(戒禁取見。如行仿牛、狗等行動之戒,以祈生天,

或執為是解脫之道。禁之義為:如執外道之苦行為正道

等邪見-應禁止之戒)。

3.疑(疑惑真理)。此三結已滅盡時,就能得證須陀洹(預

流,預入聖道之流,為初果阿羅漢),已經不會再墮入

於惡道,必定會趣向於正覺,極(最多)受七有,也就

是最多在天上、人間各七次轉生往來後,便得苦際(滅

盡苦的邊際)。這叫做有人出後,已安住,安住後,而

觀察,我說這種人也是如是,這叫做第四種水喻之人,

在世間裡,確實有如此的人。

 

(2)甚麼叫做出後而安住,安住後,而觀察,觀察後,而渡呢?

所謂人既出後,由於得信善法,而持戒、佈施、多聞、智慧,而在修習善法。他在於嗣後之時,其信心乃堅固而不失去,都繼續持戒、佈施、多聞、智慧,都堅固而不缺失,都安住於善法中,知苦如真(如實而知苦,知苦諦),知苦之習(知集諦),知苦之滅(知滅諦),知苦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滅苦之道,知道諦)。像如是而知,如是而見,其三結便即滅盡。三結就是所謂身見、戒禁取見、疑是。此三結既滅盡後,其淫、怒、癡(新譯為貪、瞋、癡),又已微薄,即得各一往來於天上、人間後,便能得盡苦的邊際(一來果-須陀含。二果阿羅漢)。這叫做有人出後,而安住,安住後,而觀察,觀察後而渡。猶如有人沉溺於水中,出後安住,安住後觀察,觀察後渡過那樣。我說這種人也是如是。這叫做第五種水喻之人,在世間裡,諦實有如此之人。

 

(3)甚麼叫做出後而安住,安住後觀察,觀察後渡過,渡後而

於彼岸呢?所謂有人既出後,由於得信仰善法,而持戒、佈施、多聞、智慧,而修習善法。他在嗣後之時,其信心堅固而不失,都繼續持戒、佈施、多聞、智慧,都堅固不失,而住於善法中,已知苦如真(知苦諦),知苦之習(知集諦),知苦之滅(知滅諦),知苦滅道如真(知道諦)。像如是而知,如是而見,其五下分結(五種繫縛有情於下界,也就是欲界的煩惱)。都已滅盡。五下分結就是所謂貪欲、瞋恚、身見、戒禁取見、疑惑等。此五下分結既滅盡後,即會生於彼間(色界天),就會在於那個地方般涅槃(入於涅槃而解脫),而得不退法,而不必還來於此世間(不還果,阿那含果,三果阿羅漢,生在色界後,不會再退轉,而終於在那個地方得阿羅漢果,故為得不退法)。這叫做有人出後安住,安住後觀察,觀察後渡過,渡後至於彼岸。猜如有人雖溺水,而浮出後安住,安住後觀察,觀察後渡過,渡後至於彼岸那樣,我說這種人也是如是。這叫做第六種水喻的人,世間諦實有如此之人。

 

(4)甚麼叫做有人出後安住,安住後觀察,觀察後渡過,渡後至

於彼岸,到彼岸後,叫做安住於彼岸的梵志呢?所謂有人既出,而得信善法,而持戒、佈施、多聞、智慧,而修習善法。他在於嗣後之時,其信心也是堅固而不失,也是繼續不斷的持戒、佈施、多聞、智能,都堅固而不失,都安住於善法當中,已知苦如真(如實而知道苦諦),知苦之習(知集諦),知苦之滅(知滅諦),知苦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諦)。

像如是而知,如是而見的話,即其欲漏心已解脫,有漏、無明漏也已解脫,而得心解脫

(漏為煩惱,有三種:1.欲漏,貪欲的煩惱。

2.有漏,就於生存之有之煩惱

3.無明漏,不明真理之煩惱。

從三漏而得心解脫,故為欲漏心解脫,有漏心解脫,

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後,便會如實而知解脫。

 

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會一再的更受『有』,而知如真(如實而知此事)。這叫做有人出後,而安住,住後而觀察,觀察後而渡,渡後至於彼岸,到彼岸後,則所謂彼岸的梵志。猶如有人溺水而出後安住,安住後觀察,觀察後而渡,渡後而至於彼岸,到彼岸後,則所謂彼岸的人。我說這種人也是如是,這叫做第七種水喻之人,在世間裡,諦實有如此的人。我向(剛才)所說的『當會為你們說七種水喻之人』的事,就是因於此之故而說的。」

 

佛陀所說的就是這樣,那些比丘們,聽佛所說後,都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