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阿含經-4

 要怎樣聖弟子才能得七善法呢?

(一)所謂聖弟子得堅固的信仰,深著於如來,信根已立,終不會
一再的隨順其外的沙門、梵志,或者是天、是魔、是梵,以及其
餘世間的一切。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第一種善法。
(二)又次,聖弟子常得慚恥,應該可慚的就知慚,如惡不善
之法,乃為穢汙,乃為煩惱,會受諸惡之報,而造生死之
本!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第二種善法。
(三)又次,聖弟子應常行羞愧,應該可愧的就知愧,如惡不善之
法,乃為穢汙,乃為煩惱,會受諸惡報,而造生死之本。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第三種善法。
(四)又次,聖弟子應常行精進,應斷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
應恒自起意(發心),專心一意的堅固其心,為了諸善之本,而不捨棄其方便(努力)!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第四種善法。
(五)又次,聖弟子應廣學多聞,守持而不忘,而積聚博聞。所謂
法者,初也善,中也善,究竟(後)也善。有意義,有文理,具足清淨,而顯現梵行。像如是的對於諸善法,廣學多聞。而翫習至於千遍,心意所思惟觀察,都為明見深遠。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第五種的善法。
(六)又次,聖弟子常行於念,而成就正念,久久所曾修習之處,
久久所曾聽聞之處,都恒常憶念不忘,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第六種的善法。
(七)又次,聖弟子應修行智慧,觀察興衰之法,得如此之智,而
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便正盡苦惱。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第七種善法。
甚麼叫做聖弟子之逮得四增上之心,容易而不難得呢?
(一)所謂聖弟子應離欲,離開不善之法,有粗覺、有細觀,由於
離開欲念而生的喜與樂,而逮得初禪成就而游止於其境地。這叫做聖弟子之逮得初增上心,容易而不難得。
(二)又次,聖弟子的粗覺、細觀已經息滅,已內靜、一心,而無
粗覺、細觀,由於禪定而生的喜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遊止在於其境地。這叫做聖弟子之逮得第二增上心,容易而不難得。
(三)又次,聖弟子離開喜欲,游止於舍、無求,而正念正智,而
身覺快樂。所謂聖者所說的為聖所舍、所念、樂住,而空,而逮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境地。這叫做聖弟子之逮得第三種的增上心,而容易而得,並不難得。
(四)又次,聖弟子,其樂已滅,其苦已滅,喜憂本已滅除,而至
於不苦不樂,而為舍,為念,清淨而逮得第四禪之成就,而遊止在於其境地。這叫做聖弟子之逮得第四增上心,容易而得,並不難得。
像如是的聖弟子,已得達七善法,逮到四增上心,容易而得,並
不難得,而不被魔王之所得便,也不隨順於惡不善之法,不會被
污染所染,不會一再的更受生死。有如下面之事:
(1)如王之邊城之造立樓櫓那樣,築地使其堅固,不會被毀壞,
使內能得安隱,對外能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得到堅固的信心,深著於如來,其信根既建立,即終不會再隨著其外之沙門、梵志,或者是天、是魔、是梵,以及諸世間們而團團轉!這叫做聖弟子之得信根堅固的樓櫓,已除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
(2)如王的邊城之掘鑿池塹,極為深廣,使其修備可依,對於內,
可得安隱,對於外,可以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常行慚恥,知道可慚恥而慚恥,知道惡不善之法乃為穢汙煩惱,會受諸惡報。會造生死之本。這叫做聖弟子得慚恥之池塹,除去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
(3)如王的邊城,周匝都有通道,道路開闢得非常的平博,以便
為內之安隱,對於外,可以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乃常行羞愧,知道可愧而愧,知道惡不善之法,為穢汙煩惱,會受諸惡報,會造生死之本。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羞愧如平道,而除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
(4)如王的邊城,集有四種的軍力,所謂象軍、馬軍、車軍、步
軍,以便為內之安隱,對於外,可以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常行精進,斷滅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恒自起意(發心),專心一意的堅固其信心,而為諸善之本,而不捨其方便(努力)。這叫做聖弟子之得精進的軍力,以除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
(5)如王的邊城,常預備軍器,如弓、失、鉾、戟等,以便為內
之安隱,對於外,可以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乃廣學多聞,而守持不忘,而積聚博聞。所謂法,則初也善,中也善,竟(後)也善,有真義,有文理,具足清淨,而顯現梵行。像如是的廣學多聞,而翫習而至於千遍,其意所思惟觀察的,都為明見深達。這叫做聖弟子之得達多聞,如預備軍器,而能除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
(6)如王的邊城,立有守門的大將,具有了明咯智辯,勇毅奇謀。
如善的人,則聽其進入,不善的人,則禁止其入內,以便為內之安隱,外可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常行於念,而成就正念,為久久所曾修習,久久所曾聽聞的,都把它恒憶不忘。這叫做聖弟子之得正念的守門大將,能除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
(7)如王的邊城,築立高牆,使其極為牢固,以泥塗堊灑(以顏
料粉飾),以便為內之安隱,而可以制御外敵。像如是的聖弟子,乃修行智慧,觀察興衰之法,而得如此之智,而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便正盡苦惱。這叫做聖弟子之得智慧如高牆,而除惡不善之法,而修諸善法。
又有如下:
(1)如王的邊城,都有儲備水草樵木之資,以便為內之安隱,為
外可以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離開欲、不善之法,有粗覺,有細觀,離欲而生的喜與樂,而逮得初禪,成就而游止於其境地。樂住而沒有缺乏,安隱而快樂,自致於涅槃。
(2)如王的邊城,多積聚稻穀,以及儲蓄麥穀,以便為內之安隱,
向外可以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其粗覺與細觀都已息止,已內靜、一心、無覺、無觀,而由於禪定而生的喜與樂,而逮得第二禪之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所謂樂住,並沒有缺乏,安隱快樂,而自致於涅槃。
(3)如王的邊城,多積聚秥豆,以及大小豆,以便為內之安隱,
外則可以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已離開喜欲,已游止於舍而無求的境地,而正念、正智,而身覺安樂。所謂聖者所說的聖所舍、所念、樂住,而空(定),而逮得第三禪,而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樂住已無缺乏,已安隱快樂,而自致於涅槃。
(4)如王的邊城多蓄酥油,和蜜,和甘蔗、糖、魚、鹽、脯肉,
這些一切都充足,以便為內之安隱,對外可以制御怨敵。像如是的,聖弟子,其樂已滅,苦也已滅,已逮得第四禪,而成就,而遊止在於其境地。樂住已無缺乏,已安隱快樂,而自致於涅槃。
佛陀所說之法,就是如此,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而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