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一章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穿踰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為義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類也。」
註:
達:推此心以通之彼也。
充 :充滿也,擴大也。
穿窬:窬,竇也。言掘穿牆竇為偷竊也。
爾汝:人所輕賤之稱。
實 :實情也。
餂 :本謂以舌舔物,引伸有探取之意。

大意:孟子說:「每個人都有不忍做的心,把這不忍做的心推到他所忍心要做的事上,這就是仁。
每個人都有不願做的心,把這不願做的心推到他所要做的事上,這就是義。
一個人能夠擴充不要害人的心,那仁就用不完了。一個人能夠擴充不做盜賊的心,那義就用不完了。
一個人能夠擴充不甘接受『你哪!你哪!』這種輕賤稱呼的羞慚,那不論到那裏去,都不會做不合義理的事。
士人在還不可以說話時先說話,這是拿話探取別人的歡心;在可以說話時卻又不說,這是俸不說話探取別人的歡心。這些都是穿洞偷竊一類的行為。」

說明:孟子教人要擴大自己仁心義理,該說之時就申述其理,而不以討人歡心,更不使人厭惡。不該說時就沈默聆聽而不插嘴取寵。

台灣現在媒體政論名嘴,全是淪為政治打手,談論起來比聖人更利害,上窮天文下探地理無所不通,都是失意政客及過時媒體人,不知造『口業』之罪是落在拔舌地獄。怪不得孟子說是穿洞偷竊一類的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