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三十章


孟子之滕,館於上宮。有業屨於牖上,館人求之弗得。
或問之曰:「若是乎從者之廀也?」
曰:「子以是為竊屨來與?」
曰:「殆非也。」
「夫予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距。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註:
之:往也。
館 :宿也,止也。
上宮:趙注:「樓也。孟子舍止賓客所館之樓上也。」朱注:「上宮,別宮名。」
業履:正職造猶未完成之麻鞋也。朱注:「織之有次,業而未成者。」
牖 :窗也。
廀 :同廋,藏匿也。
夫子之設科也:趙注:「孟子曰:夫我設教授之科,教人以道德也。」按阮元孟子校勘記云,宋本、岳本、廖本、孔本、韓本,「子」字皆作「予」,正與趙注訓「我」合。今從趙注。
是心:謂求道之心也。

大意:孟子到滕國去,住在君的別宮。看守別宮的人有一隻還沒有織好的麻鞋放在窗戶上,不見了,找了好久也沒找到。
有人問孟子說:「竟有這樣的事情,大概是隨從你的人藏匿起來了吧!」
孟子說:「你以為這些人是來偷竊麻鞋的嗎?」
那人說:「大概不會吧!」
孟子說:「我的設立教科,在收受弟子,教以道德,離開的我不去追回,來學的我決不拒絕;只要是以求道的心來學,我使收了他,也說不定有這種惡作劇的弟子的。」

說明:孟子收學生雖是有教無類,但一定是教以道德為先,並以身教為主,學生離開或回來,正如美國教育一樣,可休學創業,有成無成再回來補學分。故其所教的學生一定品德良好,不做偷雞摸狗之事。

現代的教育,缺乏道德教育,學士、碩士、博士,一樣以爭權奪利為第一優先,且上行下效,大官大貪,小官小貪;學者、教授、校長,常出現於媒體,後又琅璫入獄也有,真是斯文掃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