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坐,請來坐

參禪不在腿,念佛不在嘴,這是從究竟上講的。
但對初學者而言,參禪還是要盤起雙腿,佛號要一句一句念。
到了最高境界時,就可以不必執著這種形式,行、住、坐、臥都可以修行,
比如正要發脾氣時,立即反觀自心,心就可以平靜下來。
能否成功就看你的毅力。
有修行者問李瑞烈老師一偈
便 西
區區20個字,看起來都懂,但其真實義卻不易了解,請呂仙祖提示,這就是要
一生成佛的訣竅。
今試解釋參考:
禪坐要能成功,事前要備有大福德資糧,即能抵前債,又能補後欠。
一二三四五:
是由眼、耳、鼻、舌、身,行六度波羅蜜,五六三十,是備有三十清淨行的福德
資糧。

兩人守一土:
是「坐」字,由身根修禪定,而達開智慧。兩人為自身內陰陽、水火,利用呼吸之
法達調和,使能量處於下丹田,以達妄想不生而致於寂定。

若解其中意:
是說明白禪定的真意,不是無事無想,像袁了凡與雲谷禪師對坐三日而不動
念。而是要使陰陽、水火,調和於中土,運行使精煉氣於脾,即由下丹田運
於中丹田。
在精足不思淫,精結化氣的階段:靜坐的成就當達到了奇經八脈通暢之後,達忘去身體的感覺,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若存若亡、身如淨瓶:頭腦的感覺尚存,在靜定的狀態下,目光返照,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無比清涼之感,此鉛花現。
在煉氣化神的階段:中氣足、不思食物;積善的修養功行(捨己為人,積功德),正知正覺的智慧開發,進一步需凝神聚氣,到達有無隨心、大小隨意、出入自由的另一自我。
林明華大師說「氣入中脈、氣由臍輪吸臍外之火大氣直上心輸、再至喉輪、直到頂輪,守百會穴,神靈聚定」。銀花現
如此長修煉,則能達煉神還虛的階段:內丹定追求的無遮無礙、萬象通明、
與天地合一,與宇宙同體的還虛的理想境界。
寬淨法師說:「神入虛空,觀自在」。
南懷瑾大師形容之說:「渾身溫暖如春,祥和柔軟猶如無身忘我,無任何稍微的苦痛反應,猶如沐浴在一團光明的淨境景象中,此時感覺整個天地宇宙縮小融合於我的範圍,我與虛空渾然融成一體不可分」。金花現。

(人之一身,分有三個十字架,肚臍下三寸之地,靜坐雙手所放位置,為第一
個十字架,運功使氣陰陽調和成聖胎處;
第二十字架是雙乳與胸線相交之處,胎生三年補乳之處,佛教徒雙手合十行禮所放之位置;
第三十字架在雙眉與鼻線交點,嬰兒面壁到能量足夠脫出假體之處。(其名即一貫道三寶之一)

便是西方祖:
能量充盈,谷神即已出竅,則與虛空同體,諸佛同體,能納虛空自然真理,即是開
悟得般若智慧(佛祖也)

坐禪時間最好是早晨和傍晚,故應日中一食,比較恰當。若學到打通中脈(由頭
頂百會到身下海底會陰),就能吸自然能量於身內,經通八脈達全身,那時食量減少,
慢慢的可辟穀了(很難不用)。若決心達明心見性了脫生死,最少要用10年以上的功夫。

古德有云:「靜中功夫十分,動中只有一分;動中功夫十分,夢中只有一分;夢中功夫十分,到臨終時功夫只一分(許多念佛人都敗於此)。」

在夢境之中,當惡緣當前,你瞋是不瞋?染境現前,你守是不守?若起一念:「僅此一次,下不為例,反正只是夢。」若真是夢,何以今生仍流轉於此?

是禪宗的「魔來魔斬」?是密宗的「不垢不淨」?還是淨宗的「一句彌陀念到底」?抑或是凡夫的「瞥爾隨他去」!若不老實修行,此宗他宗,通通無用!

修道人,修得快與慢,是一時無法勉強。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自欺!若只是自以為是地盲修瞎練,雖虛應得他人,怎虛應得自己?雖妝點得了門面,又如何妝點得了因果?此夢今生若不醒,何生能醒?若待來生再醒,恐怕已是百千萬劫之後,寧不懼哉。

若身有中醫上所說:心藏、脾胃、肝、腎、三焦、肺等不好者要禪坐。在禪坐前
應站立念出下對症七字閩南語(彚音寶鑑發音),由口發有形無聲之長氣音七次,後再
坐。

(心藏)、呼(脾胃)、噓()、吹()、嗟(三焦)、呬()。能改善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