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結婚之後

造成關係中痛苦的原因之一,是你對於「理想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固定框架。宗教、故事、神話與整個社會給予了我們這些「理想」。理想始終是理想,它不是真實的。當你試著將理想放到實際的關係上時,你就看到了不完美,而導致了不滿與紛爭。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故事:「我們認識八年了,我們很快樂,彼此相愛。在一年前我們決定結婚,從那一刻開始,一切都不對勁了。結婚前,我們有這麼多的愛與連結。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現在我們在人間煉獄中,我責備他,他也責備我,我們甚至討厭彼此的父母,這一切都一團糟。」
這是一個標準故事,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一旦結婚,成為人夫或人妻,你們對於妻子應該有什麼行為,丈夫應該有什麼行為都受到制約。妻子期待丈夫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充滿愛、在情緒上很堅強。另一方面,丈夫期待妻子很會照顧人、有耐心、有仁慈、善解人意、承受痛苦。在結婚之後,你們就會以這個框架來與彼此連結。
婚姻將許多隱藏的概念與期望帶了出來。在結婚的那一刻,你們成了夫妻,你們之前的「朋友」角色改變了。現在你必須符合新的角色:丈夫與妻子的框架,以及你對這角色的概念,還有對方的概念與期望。
在婚姻前後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你的框架改變了,有著完全不同的制約與期望。這些制約開始影響你的生命,他戴著丈夫的面具與你的妻子面具連結。真實的人撤離了,矯揉造作與內在死亡取代了自發與愛。
我們要使友誼成為關係的基礎。未婚伴侶往往對彼此都在健康的關係中,但在結婚後,開始認定了彼此是丈夫與妻子的角色後,關係因而進入枯竭的過程。他們減少或遺忘了關係中的友誼,期待對方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與表現。
如果在成為丈夫與妻子時,依然保持是朋友,這將是最美的事情;尤其再加上與孩子的關係。友誼沒有框架,因為它讓對方成為他們真實的樣子。你無法決定成為朋友的角色,只能決定成為所有其他的角色:丈夫、妻子、父親、母親。這是一個簡單的選擇。

而真正的朋友,是接納別人真實的樣子,婚姻應該將關係帶進新的經驗層次,而不是將對方套上一個角色,期待他應該如何。像美國有一對明星,孩子都生三、四個且已入社會,他們並沒結婚,故友誼是任何關係的真實形式。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笑一笑

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
7-11有三寶~飯糰、涼麵、大亨堡!
國小有三寶~起立、敬禮、老師好!
國中有三寶~偶像、明星、追著跑!
高中有三寶~補習、熬夜、拚聯考!
大學有三寶~翹課、聯誼、沒煩惱!
研究所三寶~論文、口試、一面倒!
學生有三寶~熬夜、爆肝、睡不飽!
老師有三寶~劃線、重要、這會考!
考試要三寶~燒香、拜神、抱佛腳!
歷史有三寶~作古、騙人、不可考!
當兵有三寶~裝死、偷懶、會擺老!
正妹有三寶~嗯嗯、呵呵、先洗澡!
帥哥有三寶~甜言、蜜語、會亂搞!
好人有三寶~司機、宵夜、修電腦!
宅男有三寶~網路、女優、睡不著!
遊行有三寶~抗議、包圍、湊熱鬧!
周董有三寶~唉呦、不錯、這個屌!
韓劇有三寶~車禍、癌症、醫不好!
考試有三寶~小抄、刻字、同學罩!
聯誼有三寶~口罩、背包、保險套!
夜市有三寶~珍奶、雞排、燒仙草!
男人要三寶~精王、大鵰、愛福好!
女人要三寶~蘇菲、姑嫂、大奶寶!
小偷有三寶~機警、靈敏、趕快跑!
校園有三寶~抽煙、打架、愛耍屌!
老人有三寶~陽萎、早洩、沒檔頭!(台語)
老闆有三寶~嘮叨、好色、頭髮少!
經理有三寶~專業、狗腿、行頭屌!
秘書有三寶~年輕、貌美、身材好!
業務有三寶~人脈、應酬、到處跑!
老鳥有三寶~裝死、擺爛、牆頭草!
菜鳥有三寶~加班、開會、工作不少!
總機有三寶~早安、您好、那裡找!
工讀有三寶~打雜、陪笑、沒人鳥!
客服有三寶~微笑、道歉、你娘卡好!
櫃姐有三寶~業績、壓力、錢賺少!
頂新有三寶~黑心、黑油、住帝寶!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做人一輩子的底牌


人格如金,純度越高,品位越高。做人一輩子,人品做底子。
人的兩種力量最有魅力,一種是人格的力量,一種是思想的力量。
品行是一個人的內涵,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
做人德為先,待人誠為先,做事勤為先。
「四個經得起」:經得起看,經得起考,經得起問,經得起查。
公道正派,是一個人格情操、一種思想境界,是做人的第一修養、第一準則、第一信條。
對人尊重,重人格、重勞動、重權益;辦事穩重,講原則、講程式、講效率。正直和誠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能寬容有過於自己的人、對自己有成見的人會得到更大的幫助和回報。
勇敢不是沒有畏懼,而是最終戰勝了畏懼;
堅強不是毫不懦弱,而是最終剋服了懦弱;
公正並非毫無私情,而是最終拒絕了私情;
廉潔並非從無貪欲,而是最終頂住了貪欲。
做人要有厚度、有氣度,有純度,對事業要有濃度,
對批評要有風度,對朋友要有溫度,對是非要有尺度。
做人要有志氣,做事要有底氣和正氣。
靠素質立身,靠勤奮創業,靠品德做人。
困難面前先讓自己承擔,榮譽面前先讓自己靠邊,危險面前先讓自己闖關。
對上級不媚,對同級不損,對下級不偽,對自己不私。
欣賞別人是一種境界........善待別人是一種胸懷
關心別人是一種品質........理解別人是一種涵養
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學習別人是一種智慧
團結別人是一種能力.......借鑒別人是一種收獲
多留財富,少留包袱.......多留風範,少留遺憾
多留經驗,少留缺陷,應當學會傾聽,學會微笑,學會贊揚。
以過硬的素質服人,用高尚的人格聚人,靠扎實的作風帶人。
聞「諍言」不怒,聞「微言」不棄,聞「褒言」不喜,
聞「錯言」不怨,聞「無言」不安。
立身靠信,立業靠勤,立世靠才,立功靠拼。
容言勿壓制,容過勿苛求,容嫌勿報復。
人生最大的成功,莫過於做人的成功,兒女五不怨,父母七不責
《愛父母的「五不怨」》
1 不抱怨父母的無能
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人是完美的!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們要感恩父母辛苦生、養了我們。
不要抱怨說「爸爸應該是怎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怎樣的媽媽」,應該真誠地說:「我接受,你們就是這樣;我接受,是我選擇了你們;我享受你們給予我的一切。」
2 不抱怨父母囉嗦
父母比我們先來世上,他們先學取經驗、照顧自己,再誕生我們。
當我們出生,用自己餘生的心力來照顧我們成了父母自願選擇的命運:囑我們穿衣,教我們吃飯,盼我們平安,只有真愛你的人才會去囉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囉嗦一個與他們無關的人。
3 不抱怨父母抱怨
父母抱怨我們,只是不滿足我們現在。
當我們做得夠好時,他們渴望我們更好!
他們不是為自己,或許他們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或許他們在工作上非常辛苦,可又不能和誰講,所以他們渴望我們更好,即便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也希望我們青出於藍,不要像他們一樣。
4 不抱怨父母遲緩
年紀大了,行動自然不便,永遠不要嫌棄父母行動遲緩,因為我們永遠想象不出我們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耐心地教我們走路。
父母年輕時,可能比我們還意氣風發!是為我們,父母才累彎了腰。
如果有一天,父母已變老,腿腳利索不了,我們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一定要及時。
5 不抱怨父母生病
不管父母多忙,不管白天黑夜、下雨颳風,我們一生病,他們馬上會放下手頭忙得不可開交的一切,趕緊著我帶們去看病,徹夜不眠地愛護我們。
當父母生病了,我們能做到多少?真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嗎?
社會上經常會有兒女不贍養老人的新聞,我們能不能做一個盡心盡責照顧父母的人,生命不是用來抱怨的。
我們漸漸長大,父母慢慢變老,直至離開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抱怨父母,不如理解父母。
若父母都容不下,何以容天下?百善孝為先,從現在起,千萬別再抱怨父母了。

《對孩子的「七不責」》
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在外人面前,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
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可悲之大學


這六年來,我在六所不同的大學任教。很多同學平常不來上課、上課的時候態度欠佳(睡覺、吃飯、滑手機等不妥行為)、不寫功課、不參加小考、甚至誤認為有權利不參加期末考。如此荒誕的態度,各校有之而且屢見不鮮。
學生或許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校園民主」,意謂著學校或老師該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與作息。民主之意,固然是在於把選擇權放在大眾的手上,但如果掌握權利的大眾,是不負責任的人,後果則令人堪慮!
選民常說,選舉的目的,是為了幫人民選出最佳的候選人。然而,我們卻看到許多人民所選出的掌權者,卻目中無人、自私自利!罪魁禍首不就是不明狀況,盲目而為的無知人民嗎?
臺灣的大專院校,每年進行教師評量,讓學生替老師打分數。表面上看似校園民主,問題是,難道每個學生都有評量老師的資格嗎?從未出現過在課堂,或上課時從不專心聽課的學生,在期末卻有權利執筆評量,洋洋灑灑地批評他們根本不熟悉的老師或課程,這像話嗎?!
這種民主只不過只是一種給學生的幻覺。
如今大學已變成一個商業機構,學生不過是一個企業的客戶。所以客戶至上,甚至可以對提供教學服務的老師提出評量。表面上的民主化以及僵硬、裹足不前的官僚制度,只會讓「教育」離它的本旨愈來愈遠,這是臺灣大專院校可悲之處。
政大教授劉宏恩堪稱臺灣最機車的老師,他也一向以此自豪,容我分享他在今年九月寫給學生的公開信,看過之後,您不妨可以想想,所謂的教師評鑑制度,以及學生追求的民主化,是否到了該檢討的必要?
劉教授說得很好「為了避免山難,凡是第一週上課無故缺席的,我會一律強迫你退選。但如果有正當事由第一週需要請假,你本人可以親自向我本人說明來請假,但第二週我還是會點你起來問你:有沒有跟其他同學弄清楚第一週的課程說明和作業內容。 以後不管是第幾週上課,我都不接受請假或缺席的人被我點起來問問題時回答說:『我上週沒來所以我不知道』。你上週沒來你就要自己事後想辦法去跟其他同學問清楚,若是你沒有去問清楚,那就是你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
我跟劉老師一樣,在課堂上再也不接受「無法替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的同學選修,在生命中再也不會與「無法替自己所選所作所為負起責任」的人有多來往。


現在少子化,大學160多所,變成招生不足,要縮減院校,始作俑者是開放租地建校的領導人,學校、教師、學生都出來抗議,皆是那些提倡民主、人權為自己奪權,利用無知選民選出的掌權者所致。而現在要向東協各國、中國大陸招手,好補人數之不足,把納稅人的錢去培養他國之人,可嘆!可悲!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快樂自找


快樂是人的永恆追求,但往往現實的壓力讓很多的人忘記了怎樣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其實快樂是一種習慣,只要善於培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很快樂。
辛迪-霍爾布魯克總結的20個快樂習慣,我們不妨一試。

1Be grateful.  學會感恩。
對生活保持孩童般的驚奇感,細心留意身邊美好的事物,要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2Choose your friends wisely. 謹慎交友。
 和樂觀、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有助於你實現夢想,也能幫你看到自身的優勢。

3Cultivate compassion. 體貼他人。
 要尊重和善待他人,學會接納別人的個性及生活,不要試圖去改變。

4Keep learning 不斷學習。
關注與自己職業和愛好相關的新知識。大膽嘗試感興趣的事,如滑雪、衝浪、跳傘等。

5Become a problem solver.解決問題。
要相信自己,直面挑戰,視困境為機遇,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6Do what you love.做自己喜歡的事。
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留出培養業餘愛好時間,滿足自己的特殊興趣。

7Live in the present. 享受生活 活在當下。
 關注身邊之美,比如和心愛的人一起看日出日落……學會活在當下,珍惜眼前,而不要活在過去或未來。

8Laugh often.笑口常開。
對自己對生活都不要過分嚴肅。試著發現身邊的點滴樂趣,適時地幽默一下,讓生活充滿笑聲。

9Practice forgiveness.學會原諒。
心存怨恨是一種「自殘」的行為。寬恕他人,會讓自己心態平靜。同時,應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並寬恕自己。

10Say thanks often. 常說感謝。
 對於任何祝福,無論大小都應懂得感恩。擁有的家庭、工作和朋友,都應知道感激,不妨親口告訴他們,生活中因為有了他們,你才感到快樂。

11Create deeper connections.增強人際關係。
多找些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絕不對他們食言,始終給他們支持。

12Keep your agreement.誠實守信。
誠實乃上策。行動及決策都應基於誠實。問心無愧才最踏實愉悅。

13Meditate.沉思冥想。
練瑜伽或打坐等,有助於放鬆身心,不妨多給心靈放個假,每天一、二次,每次20分鐘。。

14 Focus on what youredoing.專注自己的事。

集中精力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所言所行,甚至流言或謾罵。對此不必做任何評判,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

15Be optimistic. 樂觀心態。
遇事多往好處想,保持樂觀。事出必有因,要讓積極的思想取代消極的心態。

16 Love unconditionally.無條件去愛。
善於接受別人的個性。不為愛設置任何限制條件。人無完人,即使你並不總是喜歡朋友的所作所為,但這並不妨礙你繼續愛他們。

17. Dont give up永不放棄。
面對每一次挑戰,都堅信已經向目標邁近了一步。不放棄就不會失敗。追求有價值的東西時,人們更能感受幸福。

18 Do your best and then letgo.盡力而為,然後隨緣。
 人人都有侷限性,不要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浪費精力,萬物宇宙皆有其運行道理,凡事盡力做到本份,其他的強求只是徒增煩惱。但要積極行動,不被動等待。
 
19Take care of yourself. 照顧自己。
 要保證休息、運動和健康飲食,經常以有趣、刺激的方式練習大腦,活躍思維。
 
20Give back. 回饋。

當受惠時,轉而付出,將會形成良性的循環,你會發現在回饋的時候,得到最多的反而是自己。

對生活保持孩童般的驚奇感,細心留意身邊美好的事物,要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關注身邊之美,學會活在當下,珍惜眼前,而不要活在過去或未來。擁有的家庭、工作和朋友,都應知道感激,不妨親口告訴他們,生活中因為有了他們,你才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