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阿含經-719

 

他像如是的得定心清淨,無穢而無煩,柔軟而善住,而得不動之心,而學習生死智通而作證(證生死智明)。他以清淨的天眼,超出過於人眼,看此眾生的死時、生時,好色、惡色,妙與不妙,往來於善處,以及不善之處。隨著此眾生之所作之業,能見其如真(如實而見)。如果此眾生成就身的惡行,成就口與意的惡行,誹謗聖人,由於邪見而成就邪見之業,他乃因緣於此(由於此惡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至於惡處,而生於地獄之中。反之而如果此眾生成就身的妙行,成就口與意的妙行,也不誹謗聖人,由於正見而成就正見之業,他則由於此善的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升至於善處,會上生於天中。跋陀和利!這叫做他在於那時,得第二明達,由於本來沒有放逸,樂住而遠離,而精勤的修行,無智消滅,而智慧生,黑闇破壞而光明成就,無明消滅而光明生,就叫做生死智作證而明達。

他像如是的得定心清淨,無穢而無煩,柔軟而善住,而得不動心,而學漏盡智通作證(證漏盡智明)。他知此為苦如真,知此為苦之集,知此為苦之滅,知此為苦之滅之道如真(如實而知道四諦的真理)。他知此漏如真,知此為漏之集、知此為漏之滅、知此為漏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漏-煩惱的四諦)。他如是而知、如是而見,而致於欲漏之心解脫,有漏、無明漏之心解脫,解脫後,便知為解脫,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之身,而知如真(如實而知道已解脫生死的問題,而為沒有生死可輪轉。)跋陀和利!這叫做他在於那時,得第三明達,由於本來沒有放逸,樂住於遠離,精勤修行,無智消滅,而智慧生,黑闇破壞而光明成就,無明消滅而光明產生,所謂漏盡智作證而明達。」

於是,尊者跋陀和利,就從其座站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而白佛說:「世尊!到底是由於甚麼因甚麼綠,諸比丘們同樣的犯於禁戒,然而或者有苦治(懲治),或者不苦治呢?」

世尊回答說:「跋陀和利!或者有比丘,數數犯戒(常常犯戒),由於數數犯戒之故,被諸梵行者所訶,所見聞的,乃從於他之疑而來的。他被諸梵行者所訶,所見聞的,從於他之疑後,他便會說異異論外之餘事,(被人訶責或忠告後,就會以不相關之語回避,而向於事外而言他事)。而會瞋恚憎嫉,會發怒而廣為惡,會觸嬈於眾,輕慢於眾,而作如是之說:『我現在當作使眾人歡喜而會可意的。』會作如是之意。跋陀和利!諸比丘便作如是之念:然而這位賢者乃數數(常常)犯戒,由於數數犯戒之故,為諸梵行者所訶其見聞,從他之疑而來的。他被諸梵行者所訶其見聞,從他之疑而來後,他便說異異論外之餘事,而瞋恚憎嫉,而發怒廣惡,而觸嬈於眾,輕慢於眾,而作如是之說:『我現在當作那些使眾歡喜而可意之事。』大眾見後,而作如是之語:『諸位尊賢!當觀,而令其久住於業。』跋陀和利!諸比丘們就如是而觀,而令其久住於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