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阿含經-404

 

(16)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聖諦(此四種為聖者所見的諦理-真實之理)。所謂苦聖諦、苦之集諦、苦之滅諦、苦之滅道聖諦是。阿難!此四聖諦,你應當要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們說教此四聖諦的話,他們便會得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修梵行。

(17)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想。一位比丘,應該要有1.小想,要有2.大想,要有3.無量想,要有4.無所有想。阿難!此四種想,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們說教此四想的話,他們便會得到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18)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種無量(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一位比丘,應該要:心與慈俱,而遍滿於一方,而成就,而游止於其中。像如是的,遍滿於二三四方,遍滿於四維上下,普周於一切,都心與慈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而甚大,而無量的善修,遍滿於一切世間。而成就游止於其中。像如是的,心與悲、喜、舍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於一切世間,而成就游止於其中。阿難!此四種無量心,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說教此四種無量的話,他們便會得到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19)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無色(無色界天,四空定)。一位比丘,應該要斷一切之色想,乃至逮得非有想非無想處,而成就遊止其中。此四無色,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說教此四無色(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的話,他們便會得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20)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聖種(1.衣服、2.飲食、3.住處都知足,而4.斷惡修善為樂)。所謂比丘、比丘尼,如得粗素之衣,而知止足(知滿足),並不是為衣之故,而求滿其意的。如果未得衣,也不憂悒,也不啼泣,也不搥胸,也不癡惑。假若得衣的話,也應不染不著(不染心執著),也應不欲不貪(不起貪欲之念),也應不觸不計(不觸目而起心動念),要因見災患,要知道出要,而用衣的。

像如是之事利(有益於道而穿衣之事),不懈怠而正知的話,就叫做比丘、比丘尼之住於舊聖種。像如是的,對於飲食、住處,也同樣之理。同時欲斷而樂斷,欲修而樂於修。他就由於欲斷而樂於斷之故,不會自貴(不自誇),也不會輕賤他人,像如是之事利不懈怠而正知的話,就是叫做比丘、比丘尼之正住於舊聖種。阿難!此四種聖種,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應以此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說教此四聖種的話,他們便會得到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21)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種沙門果(沙門道之果)。所謂須陀洹(預流,初果)、斯陀含(一來,二果)、阿那含(不還,三果),以及最上的阿羅訶果是(阿羅漢,無生,四果)。阿難!此四種沙門果,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用以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教此四沙門果的話,他們便能得安隱,便能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22)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五熟解脫想(使解脫能夠成熟之五種想)。所謂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不淨惡露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阿難!此五種成熟解脫之想,你應當要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用以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說教此五熟解脫想的話,他們便能得到安隱,便能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23)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五解脫處(五種解脫的要法)。若比丘、比丘尼,由於此的緣故(指由五解脫處),則未解脫心的人,定會得解脫,未盡諸漏的人,能得盡諸漏而無飴,未得無上的涅槃的人,能得無上的涅槃。那五種呢?

1.阿難!世尊為比丘、比丘尼說法,諸有智慧的梵行者,也為比丘、比丘尼說法。阿難!如世尊為諸比丘、比丘尼說法,諸有智慧的梵行者也為諸比丘、比丘尼說法的話,則他們聽法後,便能知道法而瞭解其義。他們因為知法解義之故,便能得歡悅,由於歡悅之故,便能得歡喜,由於歡喜之故,便能得止身小安定),由於止身之故,便得覺樂,由於覺樂之故,便能得心定。阿難!比丘、比丘尼,由於心定之故,便能得見如實、知如真(如實而知,如實而見)。由於見如實、知如真之故,便得厭離,由於厭離之故,便得無欲,由於無欲之故,便得解脫,由於解脫之故,便得知道解脫,所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知如真(如實而知道真諦)。阿難!這就是第一解脫處。因此之故,比丘、比丘尼,如未解脫的話,就能得心解脫,未盡諸漏的人,就能得盡諸漏無餘,未得無上涅槃的人,就能得無上的涅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