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阿含經-403

 

(11)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因緣起之法,及因緣起所生之法(十二因緣、緣起)。所謂如果有此,就會有彼,假如沒有了此,就沒有了彼(因緣法,有這種因,就有這種果,如沒有做因,就不會有甚麼果)。如果生此。就會生被。假若滅此,就會滅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緣於無明。而有了行,緣於行,而有了識,緣於識,而有了名色,緣於名色而有了六處,緣於六處而有了更樂(觸),緣於更樂(觸)而有了覺(受),緣於覺(受)而有了愛,緣於愛,而有了受(取),緣於受(取),而有了有,緣於有,而有了生,緣於生,而有了老死。

如果無明消滅,則行就會滅,行若消滅,則識就會滅,識如消滅,則名色就會滅,名色消滅,則六處就會滅,六處如消滅,則更樂(觸)就會滅,如更樂(觸)消滅,則覺(受)就會滅,覺(受)如消滅,則愛就會滅,愛如消滅,則受(取)就會滅,受(取)如消滅,則有就會滅,如有消滅,則生就會滅,生如消滅的話,則老死就會消滅。阿難!這因緣起,以及由因緣起所生之法,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教此因緣起,以及由因緣起所生之法的話,他們便會得到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12)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念處(念為觀,處為境),所謂觀察身,而如身,觀察覺(受)、心、法,而如法(觀察身、受、心、法)。阿難!此四念處,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說教此四念處的話,他們便能得安隱,便能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13)阿難!我本(從前)曾經為你說過四正斷(四正勤)。一位比丘,就應:已生的惡不善之法,為了斷滅它之故,而起欲,而求方便行,而會精勤,而會舉心,去斷滅它;未生的惡不善之法,為了使其不生之故,而起欲,而求方便行,而會精勤,而舉心,去斷滅;未生的善法,為了使其生之故,而起欲,而求方便行,而會精勤,而舉心,去斷除其障礙;已生的善法,為了止住之故,為了不忘之故,為了不退之故,為了轉增多故,為了廣布之故,為了圓滿具足之故,而起欲,而求方便行,而精勤,而舉心,去斷滅其阻障等事。阿難!此四正斷,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們說教此四正斷的話,他們便會得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14)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如意足(由四種定而發的四神足),所謂比丘,就應:成就1.欲定,而燒諸行(滅諸行-妄動的心),而修習如意足。應依於無欲,依於離,依於滅,而願到達於非品(非品種-非凡夫)。像如是的,對於2.精進定,3.心定,也是同樣的道理。也應成就4.觀定,而燒諸行(滅諸妄動的心),而修習如意足。應依於無欲,依於離,依於滅,而願到達於非品(非凡夫)。阿難!此四種如意足(欲定、精進定、心定、觀定所起的四神力),你應當要為諸年少的比丘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少的比丘說教此四種如意足的話。他們便會得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15)阿難!我本(從前)為你說過四禪(色界初二三四禪定)。一位比丘,應該要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初禪),乃至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阿難!此四杆。你應當為諸年少的比丘們說,以便教導他們。如果為諸年輕的比丘們說教此四禪的話,他們便會得安隱,便會得力得樂,身心就不會煩熱,終身都會行梵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