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價值、因果與業力

我認識一位醫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裡放一個暖暖包,使自己的手始終保持熱乎乎的,並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是他要確保每一個到他這裡來看病的人,遇到的都是一雙溫暖的手。 他說,用溫暖的手給病人看病,可以讓病人感到安心、信賴,可以激發病人治癒疾病的信心。 我聽說過一位農婦,她的家住在路邊,在一個災荒年,不少人為缺少食物而四處流浪。 一天,一位衣裳襤褸、非常飢餓的流浪漢走進農婦家,請求讓他幹一份活來換一頓飯吃。 農婦看了看他又看了老院子裡的那堆木柴說:「正好那邊有一堆木柴攔路,請幫我移一下」。 當流浪漢把那堆木柴移好時,農婦已經把香味十足的飯菜準備好了。 但那流浪漢並不知道,在那個貧寒的季節裡,那堆木柴已經被移來移去移了好多次了。 我還知道一位擦鞋童他最喜歡聽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的琴聲。 當這位小提琴家來到擦鞋童所在城市裡來演出時,這位擦鞋童想設法湊錢買了一張最便宜的票。 小提琴家知道了這件事,演出結束後,就找到這位擦鞋童,問擦鞋童需要什麼幫助? 擦鞋童回答說:「我只想聽聽您的琴聲」小提琴家感動之餘,將心愛的小提琴贈送給了這位小知音。 30年後,小提琴家再次來到這座城市演出,設法找到了當年的擦鞋童。在貧困的日子,有許多人出高價要買他的小提琴,都被他拒絕了;小提琴家再次問他需要什麼幫助? 他的回答依然和30年前一樣:「我只想聽聽您的琴聲。」 我很清楚,醫生的診費是有價的,農婦做的飯菜是有價的,小提琴是有價的。 但我更清楚,醫生那雙手上的溫暖是無價的,農婦融在飯菜裡的仁慈是無價的,擦鞋童對琴聲的癡愛是無價的。 我還清楚,娛樂是有價的,但幸福是無價的; 禮品是有價的,但健康是無價的; 禮物是有價的,但情誼是無價的; 房子是有價的,但家是無價的; 財富是有價的,但愛是無價的。 只要我們心存一份對生活永遠不變的熱情,這世間,總有一些東西是無價的。 大家常說:「等我有錢,有能力的時侯再來布施做善事,幫助別人;等我有了足夠的積蓄再來捐獻;等我如何或又如何。」 殊不知人命無常,萬事萬物亦無恆定,等你想布施時,生命已垂危,或財物為水火盜賊縣官侵奪,或被不肖子孫消耗殆盡,或遭意外身亡,不及布施。 未行一善之功德,徒造滿身之罪業,只有招來禍患和苦報。 布施只要以慈悲心、喜捨心、恭敬心,隨緣隨力而為即大布施。布施不求回報、名利、讚嘆,即真布施。 留財予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留書予子孫,子孫未必會讀,唯有留功德給子孫,才能庇蔭子孫繁榮。 所以不要教子孫如何賺錢致富,應引導子孫修習佛法、學習行善布施,做諸善業。 不要辛苦鑽營,積聚財產,留給子孫揮霍無度,而不知善用身外財,做利益人天事。 更不要一毛不拔,死後樣樣皆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閻魔使者一至,悔之晚矣!故行善布施要即時。 布施不但可以治窮,亦可治心,令心常生歡喜。 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如果一個人慳貪,善於計較,定活得很痛苦。俗云:「知足知施,福德安樂。」又言:「捨得!有捨才能得,不捨怎能得呢?」 佛陀為人開示說:「世間有人得富貴,係前世常行布施助人,所以,今生得到富貴。」布施是以有形的財物,轉換為無形的福德,將不堅固會毀壞的物資,變成堅實不毀壞的功德財。 將財物轉為福德與法財就不會損壞,未來世可得福報、庇蔭子孫。所以,布施是儲存我們財物最好的法門,而且布施是一種利人利己的行為。 在當今社會,如果人人能夠時常幫助人家,時常布施我們的財物,為人解困,相信這個社會人間,一定處處充滿喜悅和樂,人人過著安居樂業的幸福人生。 佛曰:「人之宿命、緣起因果、善因福果、惡因罪報。若不起人修福,歸究宿命已走,無能轉寰,終坐以待斃,落入苦難!」 時值天災人禍之際,經濟衰退不振,人心惶惶焉,此時得仗佛力得以求拔,今提三定法改造宿命,供眾參悟: 一、定時做功德:每月領薪結算時,定時定額布施行善做功德。 二、定時做功課:每日早晚心靜時,冥思懺悔昨日之錯 三、定時當義工:每週週末休閒時,定時定期服務大眾當義工。 定時做功德、定時做懺悔、定時做義工、定可轉好命,不求福得福,不求財得財,大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時無災。小則可改造個人家庭命運。 大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無內涵的思想是空的,無概念的直覺是盲的。」(Thoughts without contents are empty,intuitions without concepts are blined.) 我們可以這麼說:「沒有善行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智慧的善行是盲目的。」一個人如果僅能空口說白話,講述如何行善,卻始終做不出具體的善行,那麼這些道理講得再好也不過只是空談,效果便很有限。 反之,一個人如果只知行善卻缺乏智慧的引導,那麼他的善行便往往是暫時的、衝動的、盲目的,不僅效果不彰,而且還可能誤入歧途,致修行者產生貪欲,寺院奢華,形同走火入魔,結果不僅無益眾生,反而造成自己的惡業。 因此西方的孔子-蘇格拉底一再強調「知識即道德」(Knowledge is virtue.)認為德行必須建立在知識(或智慧)的基礎上,這樣才不會發生偏差或弊病。 最近曾聽到某些慈善團體,經常定期發動會員募捐,然後到慈善機關布施,每次布施的金額都非常龐大,動輒數百萬元,這種熱心行善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然而非常令人意外的是, 這個團體的一些負責人卻認為他們長期行大善的結果,上天必將賜給他們一筆數千萬的大財富,因此經常都在求神賜明牌和找明牌,並且鼓勵他們的會員踴躍簽威力彩與六合彩, 以便接受這些財富後用來建道場,直到目前,這些天賜大財富不僅尚未簽得,很多會員卻已經為此「摃龜」了數百萬。 此外有些平常很熱心布施行善的人,脾氣卻非常剛烈固執,經常與同事鬧意見,在家裏也經常與太太或家人爭吵,對子女也動輒加以打罵,對父母更不知道孝順。有些人平常很認真做善事, 一旦有事,卻不斷去問神、相命和改運,花了很多冤枉錢,結果也解決了不了問題。 有些善心人士在拜拜時,為了表示對神靈的虔誠,竟不惜殺雞買魚,用非常「豐沛」的牲禮來祭拜,事後又燒了一大堆的金銀冥紙。有些人一天到晚到各處去聽經拜佛,樂於做志工, 卻不知道在家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更不知道敬奉自家堂上的兩尊活佛—父母。更不知神佛是用來尊敬與學習,而不是用來求的。 這種只知道捐款行善,卻全然不知如何修持,如何用慈悲心來善待家人及其他眾生,甚至屢屢犯戒,這種缺乏智慧的「行善」實在令人不勝感慨和嘆息。 因此行善固然重要,然而如何行善,避免造業,進而獲得快樂和解脫的智慧,更是不可忽視。 這幾年來參閱了不少佛經善書,聽過不少的演講和錄音帶,深深感到佛法浩翰無邊如大海,其中蘊藏著無盡的寶貴智慧和經驗,這些智慧經驗並不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落伍, 反而使社會風氣的日益敗壞,道德民心的日漸墮落,這些都是各道場主事者,要發人深省,是否道場之行為有否違背「大道」。 有人在祗樹給孤獨園問佛陀:「請問什麼是最犀利的劍?什麼是最劇毒的藥?」 佛陀答說:「惡口罵人是最犀利的劍,因為它最能刺傷人的心。貪心是最劇毒的藥,因為它最能敗壞一個人的意念而無藥而解。」 「世界上什麼人獲益最大?誰損失最多?」 佛說:「布施的人獲益最大,因為上天會加倍奉還他的善行。貪心和知恩不報的人損失最多,因為不仁不義的人將永遠被人所唾棄。」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什麼?最令人厭惡的人是什麼?什麼東西最容易破壞友誼?」 佛說:「行善的人力量最大,因為它可以培養各種美德;而最令人厭惡的是做壞事,因為它會令人掉入墮落的深淵;同時嫉妒和自私最容易破壞人間的友誼。」 「什麼是世界上最殊勝的東西?如何才能得到?」 佛說:「福德和智慧乃是世上最殊勝的東西,因為只要兩者兼備,不僅可以使人脫離輪迴,超越三界,還可以助人離苦得樂。不過一個人必須布施、守戒、勇猛精進,最後才能得到福德和智慧。」 有一次佛陀對一個外道開示因果的道理:「你看前面那一個村莊的農夫,如果在春天不去耕田和播種,而只是天天在神前祈求賜給他們豐收,你想秋天來時,他們會豐收嗎?」 對方答:「不可能的,因為不先耕耘播種,則不論如何求神,荒土上是不可能長出豐碩的作物的。」 「答得好,再請問你,如果農夫在春天很認真的耕種、灌溉、施肥、除草,但並沒有求神恩賜,將來會不會因此就沒收穫呢?」 「我想他在秋天仍然會有收穫的。」 「再請問你,一個人如果不務正業,游手好閒,而且也不去運動,這個人家境會變好嗎?身體會健康嗎?」 「我想這是不大可能的。」 「這就對了,事實上世間一切的人和萬物都無法違背上述自然的因果法則,因此每一個人都應相信『人定勝天』,自己的命運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千萬不可以迷信邪說邪見。 有一次佛陀向弟子開示:「伽彌尼!如果你把大石頭丟進河中,而岸上有許多人虔誠的祈求天神使這一大石頭浮起,你想可能嗎?」(伽彌尼:聽聞者。) 弟子答:「不可能。」 佛陀便說:「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作了大壞事,即使大家都祈求天神賜福給他,這也是不可能的。這個壞人不僅要受法律的制裁,死後也會墜入地獄受到應有的刑罰。」 「我再問你,如果你把油倒在河上,許多人祈求天神使這些油下沈不浮在水面,可能嗎?」 「不可能。」 佛陀說:「你說得對,一個人如果經常為善,則誰也不能害他,使他墮落,因為行善可以使人得到尊敬和喜愛,死後也會上天堂享福。由此可知行善的人將來會升天,為惡之人會下地獄, 這些都是因果的法則,絕對不是祈求天神所能改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