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九章

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 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為與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惡!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賈請見而解之。」 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之聖人也。」 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 曰:「然。」 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 曰:「不知也。」 「然則聖人有過與?」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註: 燕人畔:畔與叛通。趙注:「燕人畔,不肯歸齊。」 朱注:「齊破燕後二年,燕人共立太子平為王。」 慙:與慚同,羞愧也。說文:「慙,媿也。」 陳賈:趙注:「齊大夫也。」 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名鮮,武王弟,周公兄也。朱注:「武王勝商殺紂,立紂子武庚,而使管叔與弟蔡叔、霍叔監其國。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攝政,管叔與武庚畔,周公討而誅之。」 解:解釋也。 順之:順,猶遂也。遂其過而不知改也。 食:同蝕通。如孔子說之「食色性也之食。」 更:改也。 辭:辯也。 大意:齊宣王不聽孟子的勸告,派兵占領了燕國,後來燕國人又反叛了。 齊宣王在朝廷上說:「我對於孟子,感到非常慚愧。」 大夫陳賈說:「王對此事不必憂愁。王自認和周公比較,那一個仁厚而且明智呢。」 王說:「唉!這是甚麼話!」 陳賈說:「周武王滅了殷紂,把紂的兒子武庚封在殷地,周公使哥哥管叔加以監督;後來管叔却依據殷地背叛,被周公討平殺死。如果周公早知管叔會叛亂,卻有意使他去, 等他犯了罪好殺他,便是不仁厚了;如果不知道會叛亂,所以使他去‧便是不明智了。這仁厚和不明智,像周公那樣的大聖人都沒有做得完盡,何況是王呢? 我請求替王去見孟子,解說這件事情。」 陳賈去見孟子,問:「周公是怎麼樣的人呢?」 孟子說:「古時候的聖人啊。」 陳賈說:「他使管叔監督殷地;管叔却依據殷地背叛,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是的。」 陳賈說:「周公早知道要背叛,卻有意使他去的嗎?」 孟子說:「不知道的。」 陳賈說:「這樣看來,那麼連聖人尚且有過錯嗎?」 孟子說:「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弟弟那裏忍心去猜疑哥哥呢?周公犯了過錯,不也是應該的嗎?而且古時候的君子,犯了過錯就立刻改正; 現在的這批君子,犯了過錯就一錯再到底。古時候的君子,當他犯過的時候,就像日蝕和月蝕一樣,人民都看得見;等到他改了的時候,人民都仰望他。 現在的這些君子,不但一錯到底,而且還要給自己的過錯強辯哩。」 說明:孟子對於齊直王乃盡客卿之忠告之責,並無策劃之職,燕國之反叛,乃孟子意料中的事。 陳賈要為其國君安慰,也是情可明白的事。故孟子告訴他,君子之過錯像日、月之蝕,天下眾人皆能看到,若其知錯能改過,就像日、月恢復光明一樣,人民都能仰望看到。 陳賈是當時為官者,還要為做錯事而找理由強辯,實非真君子。 現在台灣也是像孟子所說,不管為政、企業、個人,做錯了事,也是找藉口或替死鬼來掩飾,而不知錯。為了黨爭,為自身的黨派奪權,已不理百姓死活。 如食安、工安、或政策的不周全,都是拖過了就算,所以人民倫理道德日漸衰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