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章 鄒與魯鬨。 穆公問曰:「吾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註: 鄒與魯:鄒是鄒國,小國,今山東鄒縣。魯是魯國,大國,今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 鬨 :音ㄏㄨㄥˋ,武裝衝突。 穆公:鄒國君王。 有司:官吏也;謂設官分職,各有專司。 莫之死:猶言效死也。 疾視:怒目而視。 長上:謂有司也。上,音ㄕㄤˋ。 轉乎溝壑:轉,遷移也。溝壑,田中溝,山中澗也。言民死者多,不勝葬,故遷而棄之溝澗中。 倉廩:聚藏穀米之所。 府庫:藏聚財帛之處。 上慢而殘下:言有司坐視民飢,無一報告於君,請發倉廩府庫以賬濟者,是對上則惰慢民事, 對下則殘賊民生也。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孫(奭)疏:「凡有善惡之命,苟善之出乎爾,則終亦以善反歸乎爾也; 苟出乎爾以惡,則其終反歸爾亦以惡也。」 尤 :過也。 死其長:謂為其長上效死也。 大意: 鄒國和魯國發生戰爭,鄒國吃了敗戰。 鄒穋公問孟子說:「我的官吏陣亡三十三人之多,百姓却沒有一箇肯為他們效死的,要是殺他們罷, 那麼不能夠盡;不殺罷,那麼他們恨恨地看著長官戰死不肯去援救,該把他們怎麼辦纔好呢?」 孟子回答說:「平時逢著荒災饑饉的年歲,君的百姓,老弱的餓死後,丟棄尸首於水溝坑谷裏,強壯的人 逃散四方的,總有幾千人了。可是國君的倉廩中糧食堆滿,府庫中財貨充足;官吏竟不把災情報告於 你,請求開倉救濟,這是上怠慢職守,下殘害了人民啊!曾子說:『要警戒啊!要警戒啊!從你身上 做出來的,也一定要還報到你身上的。』 鄒國的百姓在急難的時候受不到官吏的憐恤,如今便得到了還報官吏的機會了;君怎麼好責怪他們呢? 倘若君能施行仁政,關心人民疾苦,那麼百姓自然會親愛他們的長上,為他們的長上去效死了。」 說明:平時國君與官吏欺壓百姓,百姓受飢寒交迫,故有戰事發生,官吏戰死,百姓沒有拍手就算不錯, 還會為其效死,那是痴人說夢話。 如現代的大公司,員工努力,一年賺百億元,員工紅利每人分十、百萬元,而董事、經理分數千萬、億萬元, 若是虧損,員工就得無薪假或栽員,故若不小心工廠發生意外,員工會冒險搶救嗎? 因此孟子才會對鄒國穆公點出其重點所在,亦可供現在政府,各公司經營者,各民間團體主事者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