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二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二章 齊宣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之。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 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糜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 不亦宜乎?」 註: 囿:苑也,即養鳥獸之所。 傳:謂古書。 芻蕘:謂取柴草之人。芻,草地。蕘,薪也。 雉兔者:獵取山雉野兔之人。 問國之大禁:大禁,謂最大之禁忌。先行訪問,以免觸犯也。 郊關:朱注:「國外百里為郊,郊外有關。」 為阱:朱注:「阱,坎地以陷獸者;言陷民於死也。」 大意:齊宣王問孟子說:「同文王養鳥獸的園囿,面積七十方里,有這樣的事嗎?」 孟子回答說:「在古書上是有這樣的記載的。」 宣王說:「其大如此,不是太過分嗎?」 孟子說:「百姓還認為太小呢?」 宣王說:「寡人的苑囿,面積才四十方里,百姓還以為太,是甚麼道理呢?」 孟子說:「文王的苑囿雖然七十方里,但是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裏面去,捕野雞捉兔子的人也可以到裏面去。文王與百姓共享用, 百姓認為太小,不是很應該嗎?臣初到貴國的邊界,訪問貴國最大的禁忌,然後才敢入境。臣聽說郊關裏面,有個四 阱來陷害百姓了;百姓認為太大,不是很應該嗎?」 說明:孟子由音樂再到狩獵,說明國王應與百姓一起,如此百姓就能知道國王的喜樂,能與國王共同承擔國家的需要,與苑囿大小無關。 以現化來講,就是親民,過去故蔣總統經國,常與百姓、榮民在一起,知道他們須要與困難。 譬如開蘇花公路在天祥段老是出問題,榮民告訴他是土地神的關係,蔣經國先生雖信基督教,家庭牧師是周聯華,但還是聽進去了, 回台北請廣欽老和尚到天祥那裏駐錫,蓋一個小地藏王庵,路就順利開通,再蓋天祥寺,並蓋一座塔,是那些老榮民自己發願蓋。 台北市內拿百姓的錢,蓋中正紀念館的兩音樂廳及八德路小巨蛋,進入要收費,百姓那有機會進入欣賞,這就是以窮養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