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之4



經文: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
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
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
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
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譯文:
這時,無數眾生紛至沓來,齊集佛的住地,聽經聞法。
如來世尊當即觀察這些眾生的聰慧與愚鈍、精進與懈怠等不同情況,並根據他們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別宣說無量法門,其目的都是要使眾生歡喜信受,很快受益。
這些眾生聽過如來說諸法後,現世必將安穩,後世可生天上或人間的富貴處。
因為修行如來道法可獲得快樂,所以就應聞此法,聞法之後,即可遠離種種煩惱障礙。
在各種法門之中,眾生根據各自的力量漸漸入道,就好像大千世界的雲雨一樣,一切卉木叢林和藥草皆在各自不同的種姓之下,具足滋潤,各得生長。
如來世尊說法的最終歸趣是一相一味。一相即真如實相;一味即無所不知的佛智。實相即解脫相、遠離一切顛倒相,也即是寂滅相。
如果有眾生聽聞如來世尊法後,受持、讀誦,依法修行,他由此所得的功德自己是很難覺知的。
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如來世尊才知道此人所種的不同種子和此人的內部本質屬性,知道他憶念何事、思惟何事,修行何事;知道他以何法憶念、以何法思惟、以何法修行,知道他習什麼法並由此而得什麼法。
眾生處於種種境界,唯有如來世尊。可以如實得見,明了無礙,好比花木藥草並不知道自己的上、中、下品性。
:
1.動物具有三魂,能明白佛法上中下乘,各自選修,最彼三乘歸一乘。

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之3



經文:
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以大音聲、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羅,如彼大雲遍覆三千大千國土。
於大眾中、而唱是言: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後世,如實知之。
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譯文:
迦葉,你應當知道,如來世尊也是如此,他應時出世,猶如天空起雲一樣。
他宏亮的聲音普聞於一切世間的天神、人類和阿修羅當中,就像密雲遍布大千世界各個角落一樣。
如來世尊在所有大眾之中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眾生之中,凡是未滅度的,我將使其滅度;凡是未解脫的,我將使其解脫;凡是未安穩的,我將使其安穩;凡是未涅槃的,我將使其涅槃。
我了知今世和後世的一切真實情況,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我是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
你們這些天神、人類、阿修羅等大眾都應該到這裡來聽我講經說法。
:
1.世尊預言,努力修行者,要證果尚無法登果之時,世尊會以神力加持而使證果,為何如此,因你們都有來聽法。

2019年6月1日 星期六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之2



經文:
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
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
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
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譯文:

迦葉,譬如在大千世界之中,山川、河谷、大地所生長的卉木叢及各種藥草,名稱各異,顏色不同,種類繁多。
在它們的上面,密雲彌布,遮蓋了整個大千世界。
一時間,大雨齊下,雨水平等均勻地滋潤到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但大地上所生長的卉木叢林和諸種藥草卻根據其根、莖、葉的大、中、小不同,而各自接受其所得的一份。
雖是一雲所雨,但各自都依其不同的品種特性而得以生長、開花、結果。所以,一地所生,一雨所潤的花草樹木卻是各不相同的。
:
1.植物雖形狀及種類不同,但受雲雨名承受不同,各自吸收成長。眾生亦復如此,在佛法下各由修行產生不同能階。



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之1



經文:
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
誠如所言,如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
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又於諸法究盡明了,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譯文:

這時,世尊對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說:好!!迦葉善於演說如來的真實功德。
誠如迦葉所言,如來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你們即使於無量億劫之中不停地敘說,也是說不盡的。
迦葉弟子啊,你應該知道,如來世尊是諸法之王,凡是他說的,都是真實無誤的。
他以無上聖智作根本,以方便權巧為方式演說出一系列的佛道妙法,這些法皆可通到無所不知的佛智境地。
如來世尊通過其智慧觀察而了知一切法的歸趣,對一切眾生的內心世界,也瞭若指掌,通達無礙。
對於諸多法門,如來世尊已門門窮究,條條徹悟,所以,他能開示一切智慧。
:
1.迦葉尊者明白世尊經文意,對其弟子也尊世尊本意。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5



經文:
諸佛希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諸法之王。
能為下劣,忍於斯事,取相凡夫,隨宜為說。
諸佛於法,得最自在,知諸眾生,種種欲樂,
及其志力。隨所堪任,以無量喻,而為說法。
隨諸眾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
種種籌量,分別知已,於一乘道、隨宜說三。

譯文:

諸佛真是稀有難得,個個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之力。諸佛清淨聖潔,是各種妙法之王,他能為下劣眾生暫時捨去這種無上道法,能為執著於事事物物外相的凡夫俗子們,隨宜說法,應機教化。
諸佛對於自己的道法通達無礙,任運自如,他知道眾生的種種欲樂及其志向大小,所以便根據眾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以無量種譬喻,為眾生開示佛法。
諸佛知道眾生世宿世種下的善根,也知道哪些業已成熟,哪些尚未成熟。分別得知各種情況之後,諸佛便於一乘佛道之中,隨眾生之機宜開示了三乘之法。
:
1.佛陀視眾生之智能不同,故將一乘法分成三乘,隨眾生取捨再歸一。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4



經文: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憐愍教化,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頭頂禮敬,一切供養,皆不能報。

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恆沙劫,盡心恭敬;

又以美膳、無量寶衣,及諸臥具、種種湯藥,

牛頭栴檀,及諸珍寶,以起塔廟,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以用供養,於恆沙劫,亦不能報。


譯文:


世尊普施恩德,以稀有的舉措,憐憫教化我們,為我們帶來無盡的利益。佛的大恩大德,即使在無量億劫當中,也難以報答。

就是以手足布施,以及其他所有的供養,都是不能報答的。

如果有人頭戴肩扛,在如恆河沙數之多的漫漫歲月中,盡心恭敬於佛,或者以美味佳膳、量寶衣各種臥具、種種湯藥進行供養,或者以牛頭栴檀和各種珍寶建立塔廟,並以寶衣鋪地,如此種種供養,即使長達恆河沙數那麼多年月,也不足報答佛的恩情。

:

1.飲水思源不忘本。有如父母之恩,盡一切力也無法報。

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3


 

經文:

佛亦如是,知我樂小,未曾說言: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得諸無漏,成就小乘,聲聞弟子。

佛敕我等,說最上道,修習此者,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為大菩薩,以諸因緣、種種譬喻、

若干言辭,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從我聞法,日夜思惟,精勤修習。

是時諸佛,即授其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一切諸佛,秘藏之法,但為菩薩,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得近其父,雖知諸物,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佛法寶藏,自無志願,亦復如是。

我等內滅,自謂為足,唯了此事,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淨佛國土,教化眾生,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不生喜樂。我等長夜,於佛智慧,

無貪無著,無復志願;而自於法,謂是究竟。

我等長夜,修習空法,得脫三界,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得道不虛,則為已得,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諸佛子等,說菩薩法,以求佛道;

而於是法,永無願樂。

導師見舍,觀我心故,初不勸進,說有實利。

如富長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

然後乃付,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現希有事,知樂小者,以方便力,

調伏其心,乃教大智。

 

譯文:

 

摩訶迦葉話題一轉,又說:您釋迦牟尼佛也同那位長者一樣,您知道我們只喜歡小乘之法,所以直未說我們也可作佛,而只是說我們可以斷盡煩惱,獲得清淨自在,從而成為小乘聲聞弟子。

佛曾令我們為眾生宣講至高無上的佛道之法,並說凡修習這種無上道者,都可成佛。

我們遵照佛的教誨,以各種因緣、譬喻和言辭,為大菩薩們講說無上佛道。

佛弟了從我們這裡聽聞佛法之後,日夜思索,精勤修習,這樣,諸佛便為他們授記說:你於來世,當可作佛。

三世十方一切佛的秘藏之法,都只為大乘菩薩敷演其如實妙道,並非為我們這些二乘人說其真實至要之道。

好像那位窮子,雖然能夠接近他的父親,並由此知道各種財物,但其心中並不慕求。

我們雖然在講說佛法寶藏,但我們本身並不志願追求這種寶藏,這與那位窮子一樣的。

我們得入小乘偏空涅槃,便自我滿足,所以只了結了此事,便再不想其他的了。

我們如果聽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教化普度一切眾生等大乘菩薩修行,都不感興趣。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總以為,一切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所以也無所畏煩惱,無所畏造作變遷。

基於這種考慮,我們對大乘菩薩行並不喜愛。

我們這些人長期以來,對於佛的無上智慧,無貪無著,也無志願。

我們認為自己所修習的佛法已是最圓滿的了,所以,我們於漫漫長夜之中,勤勉不息地修習空法,從而脫離了三界苦惱之患,如今只留下這最後一次輪迴果報之身,從而證入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的道法是真實不虛的,我們證得這種道法,就算是報佛之恩。

我們雖為佛弟子們說大乘菩薩法門,教導他們求證佛道,但我們自己卻對這種法並無願樂,導師看透了我們的心思,所以您暫舍大法,先不鼓勵我們修行可成佛果的菩薩道,只說那些有現實好處的小乘之法。

好比那位富裕的長者,他知道兒子志向低劣,所以先以方便權宜之法柔伏其心,然後才付給他一切財物。

佛也是如此,他示現為一位平凡的老比丘,但卻一眼看透眾生喜歡小法的低劣心境,所以,佛便通過方便權巧法門,慢慢調伏其心,然後才教其大智大慧,令入無上佛道。

:

1.    眾生對修行成佛有所懷疑,所以佛陀就給予授證。

2.    佛陀也贊成由小乘修再轉大乘,迴小向大而修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