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阿含經-476

 

一一四、優陀羅經第八(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優陀羅並不知道甚麼叫做癰本,雖然生在於非非想處,然而還墮於狸中。佛陀乃提示大眾而說:比丘應知!身為癰,渴愛就是癰之本,六更觸處就是一切漏。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那位優陀羅羅摩子(名叫優陀羅的,羅摩之子。住王舍城附近的一靜處林中的外道仙人,佛陀出家後,曾向其求法過。佛陀不滿足其行,而至他處修持),他在其大眾當中,數如是說(常說這樣之法):『我在於此生命生存當中,觀察此而覺知此,最初不知癰本(身體的根本),然後乃其知癰本的了。』(認為自己為明智的人,而掘出未掘出之癰根,而為解脫的聖者)。優陀羅,這位羅摩之子,並沒有一切知,可是卻自稱為一切知的人,實在並沒有所覺悟,而卻自稱為有覺悟的人。優陀羅羅摩之子,常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如果為有的話,那就是病,就是癰,就是剌,假如為無想的話,就是愚癡。倘若為有所覺悟的話,那就是止息(定),就是最妙,所謂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也是同樣之理。』他自己乃自樂其身,自受於其身,自己執著於自己之身,說他已經修習乃至達到非有想非無想處的功行,在他的身壞命終之後,會往生於非有想非無想天之中。然而他的壽命已盡之後(天福已盡後),會再來此世間,而轉生於狸類的眾生當中。對於此事,如果為比丘之正說的話,則在於此生當中,觀察於此,覺受於此,而不知癰之根本,然後乃共知癰的根本。

甚麼叫做比丘的正觀呢?當一位比丘的,能如實而知道六更觸(六觸處,眼、耳、鼻、舌、身、意),知道其習(六種觸處之生起),知道其滅盡,知道其味(膠著),知道其災患,知道其出要,都以慧而知如真(如實而知道),就叫做比丘之正觀。甚麼叫做比丘之覺(受)呢?當一位比丘的,應知三覺(樂、苦、不苦不樂受),應知三覺之習(生起),應知其滅盡,應知其味(膠著),應知其患,應知其出要,以慧,而知如真(如實而知),這叫做比丘之覺(受)。

甚麼叫做比丘之不知癰之本,然後其知癰之本呢?當一位比丘的,知有愛之滅,而拔除其根本,至竟(終究)不再復生,就叫做比丘之不知癰之本,然後其知癰之根本。癰就是所謂此身體,色粗的四大(地水火風,廣大而造出一切色法),乃從父母之所生,由於飲食而長養,以及穿衣蓋被,按摩、澡浴,而強忍,是無常之法,會壞之法、會散之法,就為之癰。癰之根本就是所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就叫做癰之本。癰之一切漏,就是所謂六更觸處-眼漏乃視色,耳漏即聞聲,鼻漏而嗅香,舌漏而嘗味,身漏而覺觸,意漏而知諸法,就叫做癰之一切漏。

比丘!我已經為你們講說過癰,講說過癰的根本,有如尊師之所為其弟子,而起大慈哀,憐念愍傷,而為其求義,以及饒益,也為之求安隱快樂等事,我現在都已作完。你們也應該一再的去自作,要到無事之處,在山林樹下、空安靜之處,去燕坐思惟,不可以放逸!應勤加精進,不可有所後悔!這就是我的教敕,就是我的訓誨。」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