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阿含經-465

 

像如是的,對於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天、無熱天,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對於淨(舍念清淨地,四禪天),有淨想,認為淨即是神,淨即是神所有,神即是淨所有。他這樣的計量淨即是神後,便不能知道淨之所以。對於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別、若干、見、聞、識、知,而能觀察意之所念、意之所思,從此世而至於彼世,從彼世而至於此世等事。他對於一切有一切之想,認為一切即是神,一切是神所有,神是一切所有。他計量一切即是神後,便不能知道一切之所以。

如果有沙門、梵志,對於地,則正確的認知地,認為地乃非是神,地非神所有,神非地所有。他不妄計地即是神後,他便正確的認知地。像如是的,對於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天、無熱天,也是同樣之理。他對於淨(清淨地之天),則知淨,認知淨乃非是神,淨非神所有,神非淨所有。他不妄計淨即是神後,他便能正確的知道清淨之天(色界天)。對於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別、若干、見、聞、識、知,而得以觀察意之所念、意之所思,從此世而至於彼世,從彼世而至於此世等事。他對於一切,則知一切,知道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有,神非一切所有。他不妄計一切即是神後,他便知一切。

所謂知道:我對於地,則知為地,地並不是神,地不是神所有,神不是地所有。我不妄計地即是神後,我便知道地。像如是的知道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天、無熱天,也是同樣的。我對於淨天,則知為淨天,淨天不是神,淨天非是神所有,神也不是淨天之所有。我不妄計淨天即是神後,我便正確的知道淨天。對於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別、若干、見、聞、識、知等,而得以觀意之所念、意之所思,從此世而至於彼世,從彼世而至於此世等事。我對於一切,則知一切,所謂一切並不是神,一切並不是神所有,神不是一切所有。我不妄計一切即是神後,我便正確的知道一切。」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位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六完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七 

林品第十

(有十經)(第二小土城誦)  

二林觀心二 達奴波法本 優陀羅蜜丸 瞿曇彌在後

(上、下二品林經、觀心經也為上下之二品,達梵行經、阿奴波經、諸法本經。優陀羅經、蜜丸喻經,瞿曇彌經即在於最後之一品)。  

七、林品林經(上)第一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為諸比丘們分別四種所住之林:(1)如果不得正念,則雖不缺四事供養,也不應住。(2)或者可得正念,然而缺乏四事之供養,也不應離去。(3)如果此二均不得的話,就應舍此林,夜半而去。(4)假若二種都俱得的話,就應盡命而住。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1)當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後,或者未有正念,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的話,便能得定心。如果不解脫的話,便得解脫,諸漏不盡的,則得漏盡,不得無上的安隱涅槃時,則得涅築。學道者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所謂四事供養,也就是出家人日常生活的四要具),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難得到,則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然而依此林而住後,如果沒有正念,而又不能得正念,其心不定,也不能得定心,如不解脫,而又不能得解脫,諸漏不盡,也不能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的涅槃,仍然也不能得涅槃,只有學道的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些一切的求索,為容易而不難得而已。

那位比丘就應作如是的觀察:我出家學道,並不是為衣被之故,不是為飲食之故,不是為床榻、湯藥等之故,也不是為了諸生活之具之故,然而我依此林住時,如無正念,也不能得正念,其心不定,也不能得定心,如不解脫,也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也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的涅槃,仍然也不得涅槃。唯有學道之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以及諸生活之具,我對於這一切的求索乃容易而不難得到而已,這有甚麼好處呢?這位比丘作如是之觀察後,可捨棄此林而去。

(2)當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後,如無正念,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時,也能得定心,如不解脫的話,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者,而能得漏盡,不得無上的安隱涅槃的,則得涅槃。學道之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若求索這一切時,都容易而不難得到,那位比丘便可以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後,如無正念,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便能得定心,如不得解脫,便能得解脫,諸漏不盡,能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的涅槃,則可以得涅槃。然而學道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卻甚難可以得到(非常難以得到)。

那位比丘便應作如是之觀察:我出家學道,乃不是為了衣被之故,不是為了飲食、床榻、湯藥之故,也不是為了諸生活之具之故,然而依此林住後,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也能得定心,如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也能得漏盡,不得無上的安隱涅槃,則得涅槃。雖然學道之人所須要之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些一切的求索,甚難可得而已。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觀察後,可以住在於此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