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阿含經467

 

(2)當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那位比丘)依此林而住,或者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能夠得到;學道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難得,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後,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乃能得到;學道的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卻甚難可得(不容易得到)。那位比丘應作如是之觀察:我出家學道,乃不是為了衣被之故,不是為了飲食之故,不是為了床榻、湯藥之故,也不是為了諸生活之具之故,然而我依此林而住後,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乃能得到;至於學道的人所須要的衣被、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卻甚難可得。雖然如是,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觀察後,即可住於此林。

(3)當比丘的人,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後,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乃能得到;學道的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難得,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後,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乃不能得到;學道的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之求索,也甚難,而不容易得到。那位比丘就應作如是之觀察:我依此林而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乃不能得到;學道之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也甚難可得。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觀察後,就舍此休,在於夜半而離去,不要和別人道別。

(4)當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後,或者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乃能得到;學道的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難得,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後,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而能得到;學道之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並不難得到。那位比丘就應如是的觀察:我依此林而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的沙門之義,此義對於我,乃能得到;學道的人所須要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之具,他對於這一切之求索,都容易而不難得到。那位比丘作此觀察後,乃依此林而住,乃可以到終身,而至於其命盡。如依於林而住那樣,依於塚間、村邑,乃至依於人而住,也是如是的道理。」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九、自觀心經(上)第三(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當一位比丘就應善自觀心,觀察後,瞭解是否得內止,是否得最上慧觀法,或得前者,或得後者,或二者皆不得。如果知道自己已得內止、最上慧觀法的話,就當更求漏盡智通作證。如果畜衣等四資具或狎習一切人而增長善法的話,得可以畜衣等或狎習一切人,不然,就不得畜積、狎習。又當分辨可習法,和不可習法,以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之法。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有比丘不能善觀於他心的話,當自善觀察於自己的心,應學如是。甚麼叫做比丘之善自觀心呢?一位當比丘的人,如果有此觀的話,必定會有多所饒益。我到底是得內止(內心寂止),而不得最上慧觀法(勝智法觀)呢?或者我為最上慧觀法,而不得內心之寂止呢?我為不得內心之寂止,也不得上慧觀法呢?我為得內心寂止,也得最上慧觀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