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善與禪


當你自然而然地從本性純淨心理出發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不是刻意為了功德目的,不知道正在做好事,無為而為,
全心全意去做該做的事,不為因果善報,沒有目的的善,即為「無」,這是善的本身,禪的本性。

真實的信仰沒有教條,「本來初心」這等事,在禪宗故事集中無處不在,不妨直接地說:「禪悟就是通過本來初心獲得性靈的啟蒙。」
真的就是基於本來初心,三言兩語醍醐灌頂的開示,讓純淨本性自然而然流露,習以為常,沒有負擔和阻礙, 生根為自然的性格,就是修養成就。

舉個有趣的例子:在日本,曾有二十名和尚和一個叫慧春的尼姑,一起在某位禪師會下習禪,慧春生得非常漂亮,雖然剃了頭髮,穿上了樸素的法衣,然而仍有無法形容的嫵媚, 透過純淨的素顏,熠熠生輝。有幾名和尚暗戀著她,其中一個寫了一封情書給她, 要求來一次私下的約會,慧春沒有理會。
第二天,禪師上堂對眾說法,說罷之後,慧春起立,對著寫信給她的和尚說道: 「如果你真的那樣愛我,現在就來擁抱我嘛!」
這一則故事叫做《公開的愛》,可敬佩的是慧春的天性:
在佛的世界裡,並不滅絕了人性愛和愛美的慾望;
日本的禪師和寺院並不對此如臨大敵,承認人性的本性,可以結婚
,就是實事求是,尊重常識,慧春更可愛的還在於:
「沒有遮蔽,大大方方地公開,直指心性,獨立率真坦蕩純淨的天性。」說明自由也是嫵媚的。

這個故事又說明:在任何地方都可能會有壓制人性和個性的存在,在所有事情上都有佛性與禪悟,習禪和所有的愛智活動都是共通的,目的在於啟蒙,啟蒙需要三種品質:真誠;勇氣;本來初心;直接面向事情的本質和自己的本性。

在禪的生活裡,洋溢著許多基於本來初心的智慧故事,令人省思。

在《不吝指教》一則裡,是這樣敘述的:

東京有位年輕醫生楠田,一天遇到了一位學禪的朋友,醫生問他禪是什麼,朋友說,我也說不出禪是什麼,但是一旦會了禪以後,你就不用怕死了!

於是楠田請教到哪兒去找老師學禪,朋友指示他去找南隱大師。
於是楠田就去拜訪南隱大師,不過他帶了一把九吋匕首, 想要試試大師是否怕死。可是南隱大師一見到他,就叫道:「啊,朋友,久違了,近來可好?」
楠田因此大惑不解,說:「我們素昧平生,怎麼說久違了呢?」

大師說:「抱歉,我把你當成另一位在此學禪的大夫了。」

有了這樣一個出乎意外的開頭,楠田無法考驗大師是否怕死了。於是他勉為其難地請求得到開示。

南隱大師說:「禪不難學。如果你是一位醫生,好好對待你的病人,那就是禪。」

楠田三顧茅廬,可是大師總是叫他回去:
「一位醫生不該把時間浪費在這裡,快回家照顧你的病患去!」但是楠田還是執著於怎樣祛除怕死的心理。
第四次參見時,他就抱怨說:

「我的朋友曾經表示,人一旦學了禪就不再怕死, 每次我到這裡,你總是要我照顧我的病患,對於這點我很明白,但假如這就是你們所謂的禪,我以後就不必再來了。」

南隱微笑著拍拍醫生的肩膀說:
「我對你太嚴格了,讓我給你一個公案試試吧。」

他給楠田介紹了一則叫做「趙州無」的話頭,教他用功去參,
那是《無門關》一書的第一則,開示悟入的古則。

楠田苦參了兩年,以為終於達到某種境界了。
可是南隱大師評論說:「尚未入作。」

楠田又專心致志參了一年有餘,他的心地澄明了,難題也消失了,『無』字已經成了他心中的真理。

他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為善待;他已脫離了生死的掛慮, 最後,他去叩見南隱時,他的老師只是對他微笑而已。

我覺得禪的故事基於常識最好的地方在於:
「真理都是自悟自度的,師父耳提面命地教導訓誡只是助緣。」

這個《不吝指教》故事的關鍵就在於:
「他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為善待;他已脫離了生死的掛慮。」這就是「佛法不離人間法」的具體案例。

當你刻意去追求某物的時候,你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你刻意追求不怕死的時候,你就是怕死的;你刻意成為革命家的時候,你就是想革當權者的命, 來取代他成為新的權貴統治人類,帶著其他目的、功利打算的慈善,是偽善;即使是為了下一世因果報答的慈善,也不是善。

 當你自然而然地從本性純淨心理出發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不是刻意為了功德目的,不知道正在做好事,無為而為,全心全意去做該做的事,不為因果善報,沒有目的的善,即為『無』,這是善的本身,禪的本性,『無』就是本來初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