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素書27

 

原典: 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

譯文: 邪惡之士決無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沒有公正

剛直的部下。
(*:枉:在此處應按不正、邪僻講。
常言道:「欲知其人,先知其友。」《周易·系辭上傳》中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放僻邪侈的小人與正人君子「不相為謀」,心地彎曲、處事不公的人與端方正直的賢人,其心不一,言行不同,難以共事。)

原典: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

譯文:行將滅亡的國家,決不會有賢人輔政;陷於混亂的

政治,決不會有善人參與。
(君主昏暗則國危;輕信讒言、阻絕忠諫,則賢人自避;權奸橫行,則政亂;惡黨逞能,則善良自隱。
《黃石公三略·下略》中說:「傷賢者,殃及後世;蔽賢者,身受其害;嫉賢者,其名不全。」)
原典: 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人厚。

譯文: 愛人深者,一定急於求賢才,樂得於賢才者,

待人一定豐厚。
(《黃石公三略·下略》云:「進賢者,福流子孫,故君子急於進賢,而美名彰焉。」
真誠渾厚地愛才,是急於求賢的表現。喜愛樂得賢人者,必以寬仁厚德養人。)

原典: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亡者賢先避。

譯文: 國家即將稱霸,人才都會聚集來歸;邦國即將

敗亡,賢者先行隱避。
(「霸」在此處應按強大、興旺、繁榮昌盛、實力最強講。此句大意是說,國家將要強盛時,天下有才能的志士就主動來投歸。國邦將要敗亡時,賢人君子就提前逃走。志士賢人的歸避,是國邦興亡的先兆。)

原典: 地薄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

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

譯文: 土地貧瘠,大物不產;水淺之處,大魚不游;

禿樹之上,大禽不棲;疏林之中,大獸不居。
(參天大樹,不可能在貧瘠的沙石灘上生長;未有知其修的北冥鯤魚,不會在沼澤灘中游泳;非梧桐不棲鳳凰,大鵬不會在蓬蒿之間翱翔;在深山密林中生活的虎豹,不能在樹木稀少的地方藏身。因此,欲成就功業,必須招賢納士;欲得賢人志士來歸,則必須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生活、工作環境。)

原典:山峭者崩,澤滿者溢。

譯文: 山勢過於陡峭,則容易崩塌;沼澤蓄水過滿,

則會漫溢出來。
(*:峭:陡直,嚴峻。
山過分陡直嚴峻,則極易崩潰;澤過份盈滿,就會向外流溢。 此句大意,是以「山峭」、「澤滿」為例比喻人自高、自滿必然自食其惡果。)

原典: 棄玉取石者盲,。

譯文: 棄玉抱石者目光如盲,
(拋棄美玉而揀取賤石,是目盲看不清的原故。此以「棄玉取石」比喻拋棄忠貞直諫的賢人,反而重用花言巧語的小人,是盲目行為。)
原典: 羊質虎皮者柔

譯文: 羊質虎皮者虛於矯飾。
(
羊的質體,披著虎的外皮,猶如一個無知的小人,穿著君主的衣裝。這種表裡不一的冒牌貨,非但不是榮耀,而且是莫大的恥辱。)

原典: 衣不舉領者倒,走不視地者顛。

譯文: 拿衣服時不提領子,勢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

地面的一定會跌倒。
(衣不提起領則襟袖倒置而無緒;行走只望天上,則不知地下之高低,必有失足之險。此句的含義是說:治國統軍,必須根據事體的輕重緩急,撮其要,抓其綱,挈其領。只有如此,方可免除本末倒置之弊。再如,只顧應對上層,不知下民百姓的實情,猶如走不視地,必有傾覆之危。)
原典: 柱弱者屋壞,輔弱者國傾。

譯文: 房屋樑柱軟弱,屋子會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

      國家會傾覆。
(宮殿屹立,全憑柱石的撐力。國邦興盛,全賴大臣的效力。因此,柱子蠱朽,屋自倒毀;大臣劣弱,國自傾覆。)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2024-09-22 pm2:00--3.30 雜阿含經導讀

 







素書26

 

 

                                                                安禮章第六

原典:怨在不舍小過,

譯文: 怨恨產生於不肯赦免小的過失;

(大意,均指待部下不宜於念怨不休。若小過不赦,以致日積月累,必然愈結愈深,釀成深而不可解的大怨。)

原典: 患在不預定謀。

譯文: 禍患產生於事前未作仔細的謀畫;

(老子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大凡眼前遭受的禍患,都在事先沒有料到,沒有預見和預防。)

原典: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譯文: 幸福在於積善累德;災難在於多行不義。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天理昭彰,毫髮不差。福不是憑空而來,禍豈是無因而至?常能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行利人利物的善事,必種下福因;若常行妨國害民的惡事,必種下禍根。
原典: 飢在賤農,寒在墮織。

譯文: 輕視農業,必招致饑饉;惰於蠶桑,必挨冷受凍。

(常言道:「出門不彎腰,進門無柴燒。」惰於耕作,不盡力農桑,雖遇豐年,仍會無收,無收豈不挨餓?懶於紡織,即使有絲棉萬擔,仍會無衣遮體。)
原典: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譯文: 得人必安,失士則危。
(懷德行仁,利天下之利,則得人。得人必眾人擁戴,眾人擁戴,則自然安泰。喪失了本身的事業,則無處依棲。無處依棲,則自然困危。)

原典: 富在迎來,貧在棄時。

譯文: 招來遠客即富,荒廢農時則貧
(人類的榮辱貧富,猶如草木逢四時之往復。時臨春夏,為得時,則有生長繁茂之榮富。逢秋冬,是失時,必遇凋零枯落之貧辱。)
原典: 上無常操,下多疑心。

譯文: 上位者反覆無常,言行不一,部屬必生猜疑之心,

       當求自保。
(:躁:浮躁,急躁。
朝廷的政令法度,規章科條,宜於穩定,君主的態度、表情應鎮靜威嚴,不可朝令夕改,輕浮躁動,喜怒無常,這樣,在下的臣民才能不生疑心。民無疑心,自然親近。故老子曰:「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原典: 輕上生罪,侮下無親。

譯文: 對上官輕視怠慢,必定獲罪;對下屬侮辱傲慢,

必定失去親附。
(下級對上級傲慢輕視,必得加罪;上級對部下殘虐侮辱,是為侮下,侮下必眾叛親離。)

原典: 近臣不重,遠臣輕之。

譯文: 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關係疏遠之臣必不安

其位
(君主若對靠近身邊的大臣輕蔑,在遠處的臣子自然灰心,不肯效力。)

原典: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譯文: 自己懷疑自己,則不會信任別人;自己相信自己,

則不會懷疑別人。
(忠誠渾厚的人,以己推人,故不疑人;奸詐詭滑的人,以己推人,故不信人。)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2024-09-21 pm2:00--3.30 雜阿含經導讀

 







素書25

 

原典:賞不服人,罰不甘心者叛。

譯文: 獎賞不能服人,處罰不能讓人甘心,必定引起

      叛亂;
(不賞,就不能鼓勵部下的奮鬥之志。不罰,有過者就會不懼而重犯。既此,賞罰應該合情合理。如小功不賞,部下必不服,輕過重罰,受罰者則不甘心。若此,必致人心背叛,禍患滋生。)

原典:賞及無功,罰及無罪者酷。

譯文: 賞及無功之人,罰及無罪之人,就是所謂的殘酷。
(*:酷:殘暴,慘烈。
獎賞無有一點功勞的人,這樣做,就是純粹的感情用事。以 個人私見愛好賞罰,任所欲為,獨斷專行,是橫暴之行,如此酷害眾下,必無好結果。
)

原典: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

譯文:聽到讒佞之言就十分高興,聽到忠諫之言便心生

     怨恨,一定滅亡。
(*:諫:諫議,以直言、正言規勸。
順情說話,只圖上級心悅,這樣的人,居心叵測,必有外意。 以正言規勸,直言進諫,往往難聽,這樣的人,其心忠貞,一心為公。故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若聽見 順耳的「讒言」,以為順耳而美;聞到進諫的「直言」,以為逆耳而仇,必遭危殆。
)

原典: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譯文:藏富於民,以百姓的富有作為本身的富有,這樣才

     安定;慾壑難填,總是貪求別人所有的,必然

     殘民以逞。
(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夫粒米文錢,俱皆有所關係,乃世人之膏脂,農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難消,豈無功而可受?」因此,凡不合乎義理、偷盜、詐騙、竊搶、哄瞞、以計巧、詭秘而得的,是為貪人之有而有。這只有用惡劣殘忍的手段才能得到。)

 

2024-09-20 原始點 志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