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你快樂嗎?


前一陣子看到新聞報一隻被拋棄的狗狗,每天回去被拋棄的地點,等主人回來接牠們,殊不知其實就是自己的主人拋棄了自己,好令人心酸!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一時的衝動對別人做出承諾。到底是經過比較重要呢!還是結果比較重要?到底是忠於自己的感覺比較重要?還是犧牲自己、履行對別人的承諾比較重要?到底是堅持要別人履行對自己的承諾比較重要?還是接受世事難料,珍惜曾經走過的路,未來的路,希望勇敢走下去?



不管如何,我們在做承諾的那一剎那,是真誠的。所以說女人找丈夫還沒結婚前需要睜大眼睛、好好看對方的個性! 婚後只能靠他的個性、他的自制力、在各方面能有所把持。


其實,路走到盡頭,不甘心放手、憤怒與失望或許比愛大了好幾倍。開始衡量自己的犧牲,是否和對方的付出成正比? 不能原諒自己對感情作出如此犧牲,而對方竟敢選擇忠於自己的慾求!

此時,已沒有愛。氣憤、怨恨與不甘心已經佔據所有思緒。 又如何能做到,真心走過每一刻,當他人選擇忠於自己時、學習放手,找回自己?


但,真的,每個人不管在何種情況,都有選擇!選擇接受並學會以後過得更好,是一種選擇;選擇不接受人事已非並堅持對方放棄自己的情感或情緒、履行所有對自己曾經作出的承諾,這也是一種選擇;或是,選擇報復、乾脆兩敗俱傷,也是種選擇;選擇不做決定、讓對方做決定,也是一種選擇;選擇假裝沒事、努力挽回,也是選擇;選擇容忍、並存,也是種選擇。各種選擇都沒對、錯。但,我們往往忘記了要放過自己!


我以前一直不了解甚麼叫原諒他人對自己做的傷害不代表認同這種錯誤,只是希望能放過自己,讓自己能快樂起來。我一直以為原諒就等於認同別人的傷害是ok的。



直到有一次有位好朋友在聽我抱怨時,突然問我:你快樂嗎? 妳這樣一直重複生氣、重複這沮喪的情緒,你快樂嗎?

妳每說一次,就要再回去當時痛苦的情境一次,我想你不僅不快樂,只要妳一直想、一直提,妳永遠也走不出來。



我被他這麼一說才突然驚醒。才慢慢了解、只有原諒事情的發生,才有辦法放過自己、慢慢放下自己的情緒。一剛開始,真的很難。所以每次自己又提的時候,要強迫自己換個話題。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靠著做些別的事,不去再想起。時間是真的會沖淡一切!



說也奇怪,往往在開始時吸引我們的優點,最後卻變成我們無法忍受的缺點。常常聽人家說:其實就是他的xxx吸引了我,但現在我最不能忍受、並且導致我們分手的也是因為xxx。為什麼?



如果你真的好好想想,這,真的很奇怪! 就像是一個孝順的人,雖然代表對感情、對責任的重視,但最後可能導致他必須在有限的資源下對身旁的人做出選擇與時間的分割;結果可能導致兩人為此天天吵架。所以我想,一些我們喜歡的特質或許證明了一些特有個性;但,太過與不足都有可能導致以後沒完的爭執。



再來,我們往往對自己的摯愛最殘忍。因為我們認為在他們面前不用虛偽、所以用最直接的方式溝通。我們忘了,我們的摯愛對我們期望其實更多。因為愛,所以他們期望我們應該更保護她們、有更多的容忍、更不應該對別人比對自己好! 如果對別人比對摯愛好,那到底愛代表了甚麼?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吵著要住校,因為不喜歡住家裡天天被管,一點自由都沒有。真正住校了,前幾個月開心的不得了;回家都不會被罵、總有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吃、我真的就像一個客人: 只管享受,沒有責任。再過幾個月,我漸漸的聽不懂他們說的笑話了,因為很多笑話是每天生活跑出來的。慢慢的,我真的覺得自己不是家裡的一分子,而是客人!



最後,我又吵著要搬回家。我竟然想要聽到直接毫無修飾的溝通、對互相的責備、吵鬧,還有那無理頭的玩笑。從那個時候,我突然了解,因為有愛,所以我們可以容忍毫無修飾的言詞與情緒;因為有愛,所以我們可以赤裸裸地在對方面前呈現外人看不到的自己。



所以愛是約束與自由同時並存、是看不慣與包容同時並行、是任性與犧牲同時翻轉、是幸福與痛苦分不清界線的情境。



何謂自由?何謂犧牲?又何謂愛?何謂愛的快樂、自由?

愛,不就是給予對方可約束的期待嗎?還是,那是我們對婚姻的期待!當我說:"我愛你"時,到底代表了甚麼?是不是因為每個人對"我愛你的期望都有所不同,所以,開始了無止盡的爭執與不切實際的期望?



上帝說:人必須完美一種人世間的愛,才能上天堂。不管是何種形式的愛,我想,愛或許是一連串的學習吧。學習如何相愛、容忍、珍惜對方、尊重對方的獨立權、讓對方有呼吸的空間、享受自己的嗜好並尊重對方的,當選擇忠於自己的時候,保持柔軟心、看緊自己的嘴!



看到了缺點,不說、不抱怨、不生氣,做得到嗎? 忽略人性本質的道理太多,我只能選一個自己做得到的情緒轉移法吧。生氣的時候,在張開嘴巴的時候,去泡杯茶,聽完一首歌後,再說吧!



事非經過不知道!不管自己選擇如何,如果有一顆真誠的心,在情緒過後、吵鬧過後,我想人還是會珍惜真誠的心,因為不好找!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好書分享:抱朴子


或有人問:「有人問仙道與聖如何修得或異處

抱朴子說:「易曰有聖人之道四焉,用來議論事情就崇尚易卦的言辭,用來指導行動就崇尚易卦的變化,用來製造器物就崇尚易卦的卦象,用來占卜吉凶就崇尚易卦的占斷。這就是聖人之道的明證。



致於修仙道,按仙經說,是因其人的命與神仙之氣相應,是自然的稟賦,所以在胞胎之中就有信道之本性,到有識之年,心裡喜歡修道之傾向,自會遇到明師指點而無疑直往。得道之後,行為舉上與常人無異,只無欲而寡言,能知千里外之勢,不為高官財富之誘,能明自然循環之道。



而周公孔子非得道之聖人,世間才能出眾,學問高深,但微小雜技險難之事,未必能明。對不食就餓,不喝水就渴,火烤就熱,挨凍就寒,鞭打就痛,刀砍就傷,年久就老,斷氣就死。這些不用聖人也知道,所以聖人只不過思慮遠,口齒伶俐,文筆高雅,品德廉潔,博學多聞,教導力強。而非從天上掉下來,無事不通。


譬如孔子不知哭聲像完山鳥啼,是賣兒葬父。

太山婦之哭,虎食其家三人。何必徙去,苛政猛於虎。停母棺七日,不知父墓所在。疑顏回盜食,假祭先人。問老子古禮。問郯子鳥官服。



但道者如宕人水居。粱母火化。伯子耐至熱。左慈兵降不死。鱉令流尸而更生。少千執百鬼。長房縮地脈。仲甫寄身於鳥。



由上可知仙與聖之不同,但抱朴子是以過去書簡而述之,那裡知道周公孔子有沒有得道。論語上子貢嘆夫子之言性與天命,不可得而聞也。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二個思惟


有一個故事,講到一個看花園的人,一天早晨,當他到花園中去的時候,他發現所有的花草樹木都將枯萎雕謝了。園中充满了死象,一無生機,他非常詫異。


就問園門口的一颗橡樹:它們中間究竟出了什麼岔子。

后來他才知道,橡樹因為自怨没有松樹那樣高大俊秀,所以就生出厭世之心,不想活了。

松樹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樣多结果子。

葡萄藤也将自盡,因為它终日匍匐于地,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樹那機開美麗可愛的花。

牵牛花也病倒了,因為自嘆没有紫丁香那樣芬芳。

其餘的也都垂頭喪氣,怨自己不如他人。


只有一枝牆頂上小的心安草(堇属),仍在噴香吐艷。

他高級極了,對它說:「心安草,我真欢喜,别的都悲觀厭世,只有你這枝小草還這樣勇敢,你似乎一点都没有沮喪。」

小草兒回答說:「我绝對没有,連一絲的灰心、一毫的失望也没有。我雖然算不得什麼,但是我知道如果你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松樹,或者葡萄藤,或者桃樹,或者牵牛花,或者紫丁香,你就修剪培植;我知道我作一枝小的心安草,所以我就心满意足的盡力作一枝小心安草,自在自足。」



人生旅途,感恩有各位相伴;讓夢想的金種子開花結果。
你我原本都很普通,只在於,那個夢想,如同一個種子。

 不是每一個種子都能夠發芽長成大樹。但是若我們連種子都沒有種下,就無法收穫任何果實。

當夢想的種子,種下,有些人,就開始著急、忍不住,就想拔出來看看。 他們既不認真澆水,也不施肥,只是急於想得到果實。

很普通的你我,因為夢想而不同,因為對夢想的執著追求,而拉開差距。 也許我們認為自己不平凡,有比別人好的運氣,有比別人好的智力, 我不認為。

我只相信,真實的成長,來自于日積月累的操練,因為,唯有此刻的勤奮,可以換來下一刻的精彩,正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輕易的放棄,輕易的改變,是大多數人的輕浮,也是大多數人一事無成的根本。

我們放棄的,不是夢想,是一個種子的命運。
我們的那一顆種子,扔在了抽屜裡,一輩子,沒有了希望。
無論遇到怎樣的挫折與挑戰,與把自己拋棄相比,都微不足道。
不論需要怎樣的勤學苦練,與我們即將贏得的人生相比,不足掛齒。 善待自己,首先,在於保護這顆心,這個可以夢想的心。

若種子不能夠種下,將一輩子無法開花,培養一個每一天都有所作為,每一天都具有扎實的行動力、堅持力的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可靠的機會。 可靠的自己,才能夠讓自己的未來,變得可靠。

佛經上有云:種子不要種在石頭上、砂岩上;種在肥沃的土壤上,並勤加照顧。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好書分享:抱朴子


或有人問:「如果仙必定能修成,聖人就已經修煉了。

但周公孔子不修煉,可見沒仙道可修的。

 抱朴子答:「聖人不一定就是仙人,仙人也不一定是聖人。聖人接

受天命,只是自己消除去自身殘賊,平 息社會暴亂,制定禮樂,顯

明法度,流布教育,轉變不正之風,改變靡流的風俗,輔助將危之

主,挽救將亡之國;刊定詩經尚書》,撰譯河圖

》,著寫經典春秋》,調和》;訓導無知的

兒童,應聘到各個國家,每天在路上奔走,飯灶的煙囪沒有凝結的煙

灰,座位來不及坐暖和,事情忙碌無邊,整年不停。

如何閉聰掩耳,內視反聽,呼吸導引,長期齋戒沐浴,入
室煉形,登山採藥,數息思神,斷穀清腸呢



世人認為有特別長處,一般人趕不上的,就稱他們為聖人。如

棋聖有嚴子卿馬綏明。書聖有皇象胡昭。

畫聖有衛協張墨。木聖有張衡馬鈞。(雕刻)孟子說

伯夷,清之聖。柳下惠,和之聖。伊尹,任之聖。

我再引伸

機械聖人有班輸倕狄。

治病聖人有俞附扁鵲醫和醫緩。

占候聖人有子甘均。占卜聖人有史蘇辛廖。大力聖人
有夏育杜回。勇士聖人有荊軻聶政。輕速聖人有飛廉
夸父。樂聖有師曠延州季札。軍事聖人有孫武吳起
白起。

盜賊聖人有盜跖。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一句話的力量


人生的成敗,常常因為一個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話而有決定性的影響。

尤其對人有用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甚至豁然開朗;由於「一句話」而改變一生的事例,更是多不勝數。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 卡內基,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

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將繼母娶進門。

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如是說:「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實在令我頭痛,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或做出什麼壞事呢!」

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托著他的頭,注視著他。

接著告訴丈夫:「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

此話一出,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

就因為這一句話,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也因為這一句話,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更因為這一句話,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一句話」很容易說,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

失落著的生命再造,不一定要靠能言善道的人來開導,有時僅僅是一句看起來普通的話,就能為對方帶來力量。

佛教六祖惠能大師原是樵夫,因為聽到《金剛經》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若有所悟,進而尋師訪道,後來在五祖弘忍大師座下舂米八月,開悟見性。

丹霞禪師本來要進京趕考,因為聽到一句「選官不如選佛」而出家學佛,精進修持,成為禪宗一代祖師。

生命是一種學習,任何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免遇到困難和迷惑。

給人一句好話,讓人生命奮起飛揚,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人要常說:

第一、給人歡喜的話;
第二、給人鼓勵的話;
第三、給人肯定的話;
第四、給人讚歎的話。
多說好話,少說壞話。

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因此,人要經常檢點自己的口舌,以免破壞了好因好緣。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朋友不在多,貴在風雨同行




你珍惜一個人,一定是感動過;你放棄一個人,一定是失望過。
看人不能看表面,日久必現原形;品情不要品隨行,患難才見真情。
人在落魄時才能看清,誰潑的是盆盆冷水,誰捧的是顆顆擔心。


真正的朋友是在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真正的感情是心在下雨的時候,甘願為你撐傘的人。
這個世上,能為你留到最後的人是最少的,更是最好的。
人只有在最深的絕望裡,往往看到的才是最美的風景。


友不在多,貴在風雨同行;情不論久,重在有求必應。
所謂義真: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只要你需,只要我能。
所謂的情深:不是得意時的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刻拉你的那隻手。

平日里也許說話最臭,遇難時絕不退縮共濟同舟。來的熱烈的不一定真心守候,始終如一的才能奉陪到最後。好緣分不會輸給時間,好朋友來了以後就不會再走。


你憂心忡忡,誰總安慰心疼;你丟盔棄甲,誰卻不離左右。
懂你的人,是你心安的理由,是你慰藉的港口,更是你不再孤單的源頭。

懂你,何須解釋,也無需解釋,因為一切靈犀共鳴;懂你,沒有理由,也都是理由,因為心靈相吸相守。

每個人都是在最信賴的人面前,才可以徹底沒有防線。
掏心的話,只想說給知心的人聽;內心的苦,只有懂心的人才心知肚明。


打開了心窗,情感有所釋放;駐留的感情,寄託有所安放。最大的欣慰,莫過於隨同作伴;最真的觸動,莫過於心靈牽手。

生命中有很多緣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多少人,從熟悉漸漸的變得陌生;又有多少主動,過多的被視為是自作多情。

情之所以勉強,是你在乎的人沒有在乎你;心之所以強求,是你看重的情沒有得到想要的歸屬。可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若有緣,不請自入;若無緣,求也無用。其實緣分,順其自然最好。不珍惜你的,說了珍惜也會離開;能珍惜你的,不說珍惜,也會一直在。


這個世間真感情永遠都是:死皮賴臉中破涕為笑,心甘情願中不厭其煩。
信任如鏡,不在於會不會在你面前笑,而在於願不願意在你面前哭;感情如樹,不在乎它長得有多高,更在乎它的根有多深。


陪你的人,因暖心而情義交換,才離不開;懂你的人因疼惜而無可取代,才不離開。其實幸福的人不是拿到了世上最好的東西,而是珍惜了手上已經擁有的人。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事業成功靠的是福報不是有多聰明


修行和做事業有些類似,成功的不多,失敗的很多。為什麼?許多大學生畢業後,就想去創業,去觀察市場,看某個成功人士是怎麼成功的。但發現,這種想法的人,失敗率很高。他太相信大腦的能力了,總以為我有聰明智慧,我行。但告訴你,要是沒有福報,你什麼都不行。

天下有智慧的人多的是,你再觀察,幾個做生意的人,都是樣樣精通的?沒有的。他也不需要什麼都精通,他只要有福德因緣就好,有福報了,自己不懂,別人可以替他做,對不對?所以福報很關鍵。事業成功靠的是福報,不是靠你有多聰明。

修行也一樣,不要想着,我要去哪裏找大師,某個人名氣大,我就去找他。有用嗎?沒有用的。你要有福報,根器還要適合。對于大修行人,你去仰慕他就好了,如果沒有福報,你想着通過學習來成就自己大修行,很難。

修行是整體的,是全面的,是生命的改造工程。不是說,你懂的多了,就好了。學者懂的比你還多,但生死一樣解決不了。當然,如果你有了福報,也不能太過有把握。

比如世俗人,找男女對象,他找了一個,看看不滿意,就放棄,想着更好的在等着自己。這個觀念很糟糕,這是嫌棄的心態,喜歡嫌棄就感召餓鬼,只能越來越差。修行也一樣,目前你在一個道場,跟着師父,你不珍惜,常常看到道場的過失,師父的過失,就想着你要能遇到佛一樣的師父,這也是很糟糕的。只能說明你的法緣會越來越差,因為你不珍惜自己的法緣。

再比如供僧,供一個阿羅漢功德勝過百千個比丘。你去選擇一個阿羅漢來供就好了,但阿羅漢有那麼好找嗎?所以供僧時,我們就平等供,不管你修的好不好,持戒還是破戒,只要你現這個出家相。我就供養你,為什麼?這就是你的法緣,好和壞,都是法緣,而且就算怎麼算,人家畢竟是出家人。

我們大腦很聰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分別一下,這個功德最大,拼命做,那個功德一般,就不做。你想看,這個心就是染汙的心,怎麼得到功德。功德是用平等心來的。

大腦的造作很多時候給人造成麻煩,第一讓我們變得很狂妄。我很有修行,我懂得多,我會講法,我師父講的還沒有我的好,這個就是很狂妄。第二個,總覺得一切都能在自己掌握之中。

其實人生是很無奈的,最起碼的,一半你能掌握,一半你掌握不了,你只能順應天道。最簡單的,你想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睡覺,你做不到。都不睡覺,你也做不到,身體的制約。再比如,你想生個會讀書的,會賺錢的孩子,你送他讀大學,大學畢業還是不會賺錢,為什麼?他福報有限。

你要教育孩子,只能順應天道來做,不要太用自己的小聰明。你能保證孩子都平安?誰也沒有辦法。但修行人,還是有辦法。你去做功德,你去利益衆生,把功德給他,你既然教育不了孩子,就交給上天吧,你去做上天給你做的事情,就是去利益別人。

修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你體解大道,你就很容易了。你只要走在道上,你就獲得了。佛法說,你去做菩薩,菩薩就是無私的奉獻。你奉獻出去了,你想要的,自然就能得到,這就是道。

否則你要靠什麼成佛,打坐,念經,還是上佛學班?或者期待死後到極樂成佛?修行人,先要走在道上,總有一天會達到終點。如果都沒有在道上,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就是無私不斷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