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阿含經-819

 

世間為有常的話,就是那些所謂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愁戚、啼哭、憂苦、懊惱,像如是的,此淳大苦陰之產生。像如是的,世間為無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為異物),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的話,則所謂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憂戚、啼哭、憂苦、懊惱,像如是的,此淳大苦陰之產生。

世間為有常之事,我並不一向說此。為甚麼緣故,我不一向說此事呢?因為此乃不是與義相應,並不是與法相應,非為梵行之本,不趣於智,不趣於覺,不趣於涅槃,因此之故,我乃不一向說此事。像如是的,世間為無常,世間為有底(有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不相同),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為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為非終了亦非不終了,等事,我都不一向說此事。為甚麼緣故,我乃不一向說此事呢?因為這些事並不是與義相應,並不是與法相應,並不是梵行之本,不趣於智,不趣於覺,不趣於涅槃,因此之故,我乃不一向說這些事的。

到底甚麼法,是我一向都在說的呢?下面的這些義,就是我一向所說的:苦、苦之集、苦之滅、苦之滅道跡,就是我一向闡說之法。為甚麼緣故,我乃一向都說這些法呢?因為這是與義相應,是與法相應,是梵行之本,是趣於智、趣於覺、趣於涅槃之故,因此之故,我乃一向闡說此法。如這是不可說的,則不說,可說的,則說。應當要如是而持!應當要如是而學!」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二二、例經第十一(第五後)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告訴諸比丘:如欲斷無明,別知無明,乃至老死的話,就應修習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十一切處,十無學法。佛陀並詳說各項之義。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於舍衛國(舍衛城),住錫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甚麼叫做欲斷無明的話,當應修學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惡,乃至斷五蓋(欲貪、瞋恚、惛眠、掉悔、疑等能覆蓋善心)、心穢、慧羸(無智慧),而觀察內身如身(觀身不淨),至於觀覺(觀受是苦)、心(觀心無常)、法如法(觀法無我),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像如是的數斷(屢次的斷滅),和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也是同樣的道理。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為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觀察內身如身,至於觀察覺(受),觀察心,觀察法如法(觀察身為不淨,受的為苦的,心為無常的,諸法為無我-色受想行識等結成之故),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身受心法)

2024-06-17 原始點教學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阿含經-818

 

於是,世尊當面訶責鬘童子後,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有愚癡的人,作如是之念:假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世間為有常的話,我就不跟從世尊學習梵行。那位愚癡的人,就究竟不知真理,在於中間,而命終的了(未知真理,就死亡)。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有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為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呢?如有愚癡的人,作如是之念:如果世尊不為我一向說此為之真諦,其餘的皆為是虛妄之言的話,我乃不跟從世尊去學習梵行。即那位愚癡的人,究竟不得知道真理,在於其中間,就命終了。

猶如有人,身被毒箭射中,由於毒箭之故,受極重之苦。他有親族,憐念他,愍傷他,為了他而求利義饒益安隱,便為其求箭醫。然而那位中箭的人,卻作此念:未可以拔箭!我應該要先知道那個人為如是之姓,如是之名,如是之生(出身)?是為長?為短?為粗?為細?為黑?為白?為不黑不白?為剎利族?或為梵志、居士、工師等族?為東方?或為南方、西方、北方呢?未可先拔箭!我應先知道其弓為柘做的?或為桑、為槻、為角呢?未可先拔箭!我應該先知道其弓劄,彼為是牛筋?或者為麞鹿筋?或者為絲的呢?未可先拔箭!我應該先知道弓色為黑?或者為白、為赤、為黃的呢?未可先拔箭!我應該先知道弓弦為筋?或者為絲、為紵、為麻的呢?未可先拔箭!我應該先知道箭幹為木的呢?或者為竹的呢?未可先拔箭!我應該先知道箭纏為是牛筋?或者為麞鹿之筋?或者為是絲的呢?未可先拔箭!我應該先知道箭羽為飄(防+鳥)(白面青羽之鳥)之毛呢?或者為鵰鷲之毛呢?為鶤雞(大只雞)之毛呢?為鶴之毛呢?未可先拔箭!我應該要先知道箭(金+適)為錍(箭鏃之類,其形狀為廣長而薄鐮)呢?為矛呢?為鈹(實劍而用刀削裹的)呢?未可先拔箭!我應該先知道作箭(金+適)師為如是之姓、如是之名、如是之生(出身)?長的為長(高)、為短(矮)、為麄、為細?為黑、為白,為不黑不白?為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呢?那個人究竟(終歸)並不知道這些,而在於其中間,乃告命終的了。

如果有愚癡的人作如是之念:假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世間為有常的話,我就不跟從世尊去學梵行。那位愚癡的人,究竟不得知道真理,在於其中間,就命終的了。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有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而身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不終了,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呢?如果有愚癡的人,作如是之念:如果世尊不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其餘的均為是虛妄之言的話,我就不跟從世尊去學梵行。那位愚癡的人,究竟不得知此道理,在於其中間,就命終了。

世間為有常,由於此見之故,而跟從我學習梵行的話,此事乃為不然的。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有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而身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為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呢?由於此見之故,而跟從我學習梵行的話,此事乃為不儘然的。世間為有常,有此見之故,不跟從我學習梵行的話,此事也是不然的。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而身異(命-我和身為不同而有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呢?有此見之故,而不跟從我學習梵行的話,此事乃為不然。

世間為有常,無此見之故,而跟從我學習梵行的話,則此事乃是不然的。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沒有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為不同),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不終了,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呢?沒有此見之故,而跟從我學習梵行的話,則此事為不然。世間為有常,沒有此見之故,跟從我學習梵行的話,則此事為不然。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為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呢?無此見之故,而不跟從我學習梵行的話,則此事為不然。

阿含經-817

 

於是,尊者鬘童子,就在於晡時(申時,夕時),從其燕座起來,往詣於佛所,到後,稽首作禮,然後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而說:「世尊!我今天獨自在安靜處,燕坐思惟,心作如是之念:所謂此見,乃為世尊所舍置除卻,不盡通說的,所謂世間為有常,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不終了,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也非不終了呢?我不欲此事(我不希望佛不常說這些事)!我不堪忍這些事!我認為此事為不可!如世尊一向知道世間為有常的話,則世尊當會為我說。假若世尊不一向知道世間為有常的話,當會直言為不知。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不終了,如來死後為終了為不終了,如來死後也非終了也非不終了呢?如世尊一向都知道此為真諦,其餘的都是虛妄之言的話,世尊當會為我而說。假若世尊不一向知道此是真諦,其餘的都是虛妄之言的話,當直言為不知道的。」

世尊問他說:「鬘童子!我本來頗(是否)為你,作如是之說:世間為有常,而你才要來從我學梵行的嗎?」鬘童子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又說:「像如是的,我說: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有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死後為終,如來死後為不終,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呢?我本來頗(是否)為你作如是之說:此是真諦,其餘的都是虛妄之言,你乃來從我學梵行的嗎?」鬘童子回答說:「弗也!世尊 !」

佛陀說:「鬘童子!你本來頗(是否)向我說:如世尊為我一向說世間為有常的話,我當會跟從世尊學習梵行嗎?」鬘童子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說:「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為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呢?鬘童子!你本來頗(是否)向我說:如果世尊為我一向說此為真諦,其餘的都為虛妄之言的話,我當會跟從世尊去學習梵行嗎?」鬘童子回答說:「弗也!世尊!」

世尊告訴他說:「鬘童子!我本來不向你有所說,你本來也不向我有所說,你乃愚癡的人的了!為甚麼緣故,作虛妄而誣謗於我呢?」

於是,尊者鬘童子被世尊所訶責數,乃內懷憂戚,低頭而默然,失辯而無言,如有所伺(好像在想甚麼的樣子)

2024-06-16 pm2:00--3.30阿含經導讀

 











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阿含經-816

 

異學梵志又再問說:「所謂對於此見,沙門瞿曇乃舍置除卻,不盡於通常,所謂世間為有常?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即是身(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不同為一物)?如來終(死後不存在)?如來不終(死後存在),如來終不終(死後存在不存在)?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也存在也不存在)?沙門瞿曇到底是怎樣的知道此諸見,而如應知而知呢?」

尊者阿難回答說:「梵志!所謂此見,則世尊,也就是如來、無所著、正盡覺,乃舍置除卻,並不盡通說。所謂世間為有常,世間為無有常(無常住)。世間有底(有邊),世間無底(無邊);命即是身(我即是此身體),為命異身異(我另有存在,身體和我為個別之體),如來終(死後已沒有)、如來不終(死後還有存在),如來終不終(佛死後為無、為有),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死後也是不完,也是並不是不完)呢?異學梵志!像如是之具,如是之受,如是之趣,如是之生,如是之至於後世,所謂此是世尊,也就是如來、無所著、正盡覺之所舍置除卻,不盡通說,所謂世間為有常,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我)就是身,為命異而身異,如來為終(死後為沒有),如來為不終(死後還存在),如來終不終(死後為無、為不無),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佛死後也不是完了,也不是不完了)呢?像如是的知道此諸見,這些諸見都應如是而知的。」

異學梵志自尊者說:「我現在要自歸依於阿難您!」尊者阿難告訴他說:「梵志!你不可以自歸依於我,如我自歸依於佛那樣,你也應該自歸依於佛。」異學梵志白尊者說:「阿難!我現在要自歸依於佛與法,以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身都自歸依,乃至命盡。」

尊者阿難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位異學梵志聽尊者阿難所說,乃歡喜奉行!

二二一、箭喻經第十(第五後誦)

大意:本經敘述鬘童子對於佛陀並不常言世間之有常、無常,有底、無底,乃至如來終、不終等問題,而有所不滿。佛陀說出家學道的目的,並不是為此知見而來,假如求此見的話,就與義不相應,也就是無益而徒受煩苦而已。猶如有人,其身被毒箭射中,卻說未可拔箭,應該要先知其由來,於是而一一的追問而命終。最後告訴他應學四聖諦之能趣於涅槃之法。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鬘童子(舍衛城人,毘舍離種,波斯匿王的財務官之子,後出家而證果),獨自一人在安靜之處,燕坐思惟,其心曾作如是之念:所謂此見,為世尊舍置除卻,不盡通說,所謂世間為有常,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有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為個別體,而不同),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死後為沒有,如來死後還存在),如來終不終(如來死後為終了不終了),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如來死後也不終了,也不是不終了)呢?我不欲願於此事!我不堪忍於此事!我不可此(不認此為對的)!假如世尊為我,一向而說世間為有常的話,我就會從佛去學梵行。假如世尊不為我說世間為有常的話,我就應當難詰他(反駁佛),就應捨棄佛而去。像如是的,世間為無有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亦非終了,也非不終了呢?如果世尊為我而一向都說此是真諦,其餘的都均為是虛妄之言的話,我就會跟從他去學梵行,假如世尊不為我一向而說這就是真諦,其餘的都是虛妄之言的話,我就應當難詰他,然後捨棄他,而他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