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靈魂高處


你能够,忘你的去,看重你的在,樂觀你的未來時,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


你明白,成功不會顯赫你,失會擊垮你,平淡不淹没你,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


你修到,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注于自身的任而不是利益,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


你,以寬恕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同情之心向下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你就站在了魂的最高



輕時,中年看透,年老看淡。

  看:看才能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難見山外之山。

  看透:天下熙熙,皆下攘攘,皆利往。

  看淡:看淡不是不求取,也不是所作,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平和與寧靜,坦然和安祥,離塵囂遠一点,自然近一点。


 告自己:
  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越靜簡單,膚淺單薄的人,

躁不安。


 强者:
  不是没有眼,而是含着眼依然奔跑。
 人最先老的: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一切的闖勁
  有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料的包袱,經歷

一段努力后,發現自己比想象的秀很多。


 成功的人:一般不是才横溢的人,而是,能以

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一人,不能改自己的形象;却能改自己的氣質。
  一人,不能到理想的高度;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交往中:善良、情、信更容易给人以好感。
微笑:比貌更切,會給光般的温暖。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人一生總和


人生總在得失之間貧窮時渴望財富,孤寂時渴望愛情,年老時渴望青春年少,死亡前又留戀生命。

痛苦伴隨歡樂,健康與疾病並行。

如同有朝陽的升起,就有夕陽的落下。

有天上的月圓,人間就注定有月半。

聚散離合,憂患得失,全是一念之間。



有得必有失:

 生就男兒身,便失去了女兒態; 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選擇了某種職業的艱辛,卻體會不到另一種職業的責任。擁有了喧囂的城鎮,就喪失了寂靜的山村。有了安全的港灣,就沒有求索的漂泊。想要小溪的清澈,就看不到大海的磅礴。



失去也意味著一種得到:

磨練換來成長,辛勤帶來收穫,淚水領略人生百味,挫折引領成功之路,遺憾又不失為另一種美麗。

仗義疏財,得到人心;肝膽相照,得到知心;淡泊名利,得到安心; 清心寡欲,得到舒心。



世人總以為天下什麼都可以得到:

得江山,得財富,得佳偶。卻不知失遠大於得,七十二行,能擇幾行滿天飛鳥,能逮幾隻天下美景,能覽幾處

總有人長噓:

得不償失,有人短嘆,失之交臂。

人生在世,頂天立地,秉承天地之精華,是一種莫大的得。

人的一生,坎坎坷坷,不如意事常八九,是一種無奈的失。

年輕的時候,不懂的得; 中年的時候,捨不得失; 只有到了暮年,才知道有些東西,當你完全擁有時,才覺索然無味;

有些東西,當你永遠失去時,方知珍貴無比。 

人生苦短,要來得阻擋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 

在這得失之間,只要你耕耘過,播種過,澆灌過,收穫多少不是成敗的唯一標準,重要的是藏在細枝末節裡那種使你痛、使你恨、使你愛、使你終身難忘的一次次痛心疾首、刻骨銘心的經歷。

或許有人早一點得到,有些人晚一點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個總數將會一樣。 

你曾經有多少快樂,當你失去就會有多少悲傷。到了死亡每件事都會變成一樣。



死亡會讓一切都變得公平,在死亡當中,沒有富人或窮人之分,不會說有錢人死的比較舒服,窮人死的比較痛苦。

死亡會顯露全部,它一直都是十。有人得到十分,到他離開時候,他就必須失去十分,那將是十分的痛苦,這是絕對公平的。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樂;得到七的,擁有七分幸福,卻只能得到三分快樂。

有人先得到, 有人後得到, 有人什麼都沒得到。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後得到的後失去,沒得到的就不會失去,那個總數是一樣。 

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不必刻意去算計,只要去體驗就好。得之,乃幸!失之,乃命!

豐滿人生全在得失之間,祝您身體健康!幸福美滿!好運常隨!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故事探索




有一位士人傷了右腳,經人介紹到一間老國術館就醫,醫師已有點年紀了。

輪到他時,老醫生與其閒聊家常右腳如何受傷多久了信什麼宗教為何找到他

傷者就說受傷原由,二個月了,信佛教,經人介紹。


醫師問為何信佛教

傷者說家人都信佛教,我就跟著信佛教。
醫師說他信基督教。

醫師詳細看患部後,不經意的又問:你有念佛經嗎

傷者回說:每日都有念。

醫師問:你懂內容的真實義嗎

傷者回說:不很了解。

醫師問:你們常說的菩薩保佑,請問菩薩保佑好人還是壞人

傷者回說:一定保佑好人,因壞人會因其業力下地獄。


醫師就調製藥膏貼在傷者的左腳,傷者立即對醫師說貼錯了,醫師說沒錯沒錯,菩薩要保佑好人,我隨他保護你的好腳。(當然醫師撕下藥膏,貼上右腳。)


醫師說:我信基督教,信主耶穌,上帝之子降生於人間為救世主,專來救贖壞人的。聖經提摩太前書一章15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你相信嗎


傷者回說:一定相信,我看許多國家領袖大富豪大毒梟、大貪官,也都信基督教,而你也信,那一定是罪人。今天就謝謝了,下次不敢來了。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得與失,多與少。


常常在想,為什麼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開心。

我們用的工具越來越先進,但煩惱越來越多;我們努力的生活,生活卻越過越不開心了;我們的住房更大了,但活動空間卻越來越小了。

我們擁有了更多的知識,可判斷力卻更差了;醫學越來越發達了,但人的疾病卻越來越多;我們擁有的財富倍增,但其價值卻減少了。

我們說的多了,愛的卻少了,對人的防備也更多了;我們可以登上月球,但卻難以走進一個人的心;我們可以征服太空,卻征服不了一個人的內心。

我們的收入增加了,但感受到的幸福卻越來越少了;我們的時代更加自由了,但心靈自由卻越來越少了;我們擁有的美食越來越多了,但失去健康的人卻越來越多了。

我們上網的時間越來越多,可是看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們的戀愛自由了,但是離婚的也越來越多了;在人們的生活中,爭多少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實質上,不必在人與人之間爭,要學會給自己爭。

人生最大的對手是自己。如果一個人學會了給自己爭多與少,並且能夠真正做到該多的則多,該少的則少,人生的意義也就大了,人生的世界也會非常美好。

在人的一生中:應當多一點善心,少一點惡心。

       應當多一些善意,少一些惡意。

       應當多一點善言,少一些惡言。

       應當多一些善行,少一些劣跡。

       多做一些善事,少做一些惡事。

       多積一些德,少作一些孽。

在對人的態度上:要多一些友誼,少一些敵意。

對於別人的過錯,要多一些寬恕,少一些責怪。

當別人困難的時候,多一些幫助,少一些冷漠。

當別人感到為難的時候,多給一些顏面,少給一些難看。

當別人心理不平的時候,多一些勸導,少燒些底火。

當別人對自己有意見的時候,多交流思想,少一些誤會。

當別人對自己讚賞的時候,多一些謙虛,少一些驕傲。

當別人對自己進行批評的時候,多一些反思,少一些怨恨。在名利問題上多讓給別人一點,自己少爭一點。

在工作上對自己要求嚴一點,對別人寬一點。在對待自己的態度上:多一些自信,少一些自卑,多一些自尊自重,少一些自輕自賤。

在學習上多一些勤奮,少一些懶惰。在吃飯的時候少一些貪婪,多一些自禁。在生活上多一點簡樸,少一點鋪張。多注意些身體,少生一些怒氣。

在困難的時候,多一些毅力,少一些氣餒,多一些耐性,少一些急性,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泄氣。

在自己的情感上,要能夠自我解脫。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幸福;少一些疑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苦惱,多一些開竅;少一些煩躁,多一些歡樂。少生些怨氣,多一些友誼。少發一些脾氣,多找一些樂趣。少討一些沒趣兒,多增一些自律。少產生些妄想,多生成些希望。

少一些精神的空虛,多一些心理的充實。少生些個人的恩怨,多一些人間的和睦。最好閒來無事,靜坐無思,注意呼吸。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思念


思念蔓延,眷戀依舊,總是會有某幾個人特別。

是啊,的確!

想到那一夜初雪的夜晚,聖誕節的裝飾燈,在華燈初亮的日落大道時點燃,妳穿著雪白色絨毛的高領巾,腿上穿著黑色的猊絨短靴及毛襪,踏在微濕的綠地公園草皮上。

一個六歲,戴著洋基球帽的小男孩走過來向著妳說:「漂亮的姊姊,能不能幫我投幣,我搆不到!」

妳揚起泛紅色水蜜桃似的臉頰,璧波澄澈晶瑩閃爍的眼眸,注視著遠方,小男孩手比著汽水果汁販賣機的方向,緩緩底起身,拉開了公園與我併坐椅子距離的廣場,牽動著那小男孩稚嫩可愛的小手身影走去。

我眼光深情的望著妳,心衷勾起了無限腦海的思潮浮波;一時之間竟像是海底的波瀾千層巨浪不斷斷的湧入,那些曾經遺忘的悵然回憶!

多少年了〜
妳我不停的異域漂泊流浪,在一個個不知名不同風俗的異地國度裏遷徙旅遊,尋找那自我真實心靈的情感寄託;確實曾經有那麼一段很長的日子裏,我縱情沉溺於自己情感的揮霍;想要藉著高濃度濃烈的酒精與女人來麻痺浪擲自我的靈魂;祇是這身軀是自己的;而靈魂深處呢?

我再也不能規避;當接到了妳遠從加拿大多倫多稍來的信箋時;而我仍能夠無動於衷,心中沒有一絲絲想要見見妳的悸動與念頭;我以為我能忘卻,在事隔了這麼多年后,妳仍然愛我,我想我錯了。

記得妳曾說:「還是會想看看你,最近的心情,所留下的文句,
也或許想能從中在你,或某幾個人心情文句中得到有所學習。」

也或許,只是很單純,就只是問候。

雖然你感覺不到我,很單純的想念,我祇是沉默著低著頭,
望著前方涼亭濺起來的水花小水塘,已被微雨牽動的湖波漣漪與浮萍柳枝顫動。

「那一夜,我們週遭咖啡館舒情浪漫的音樂聲響起;這情境與氛圍有點像是梵谷筆下『夜星空下的咖啡屋』

落地式的大明鏡玻璃窗,一對對情侶簇擁啜飲著濃郁的85拿鐵咖啡香,那爽朗的笑聲,情人脈脈含情相視凝望的眼眸,隱隱約約地從樹叢中的縫隙燈光中散逸出來」

寧謐底四周,心裏沉思的念頭,亦宛如墜入了星夜辰空裏底愛河之中,其實,我一直都在心思。

我祇是不說,就讓那如風的煙塵往事與曾經的追憶就淡去了吧!

因為,沒有了明天,我倆就什麼也不是了。

那手上已燃燼,綻放著七彩斑斕光芒餘光的仙女棒,被我拈指,迅速底將它扔到了一旁的垃圾桶裏。

因為,我抬頭看到了妳,正迎著笑靨,向著我鍰緩底走過來。一如初結識時,妳那晴光斂豔金穗般盛開陽光底燦爛,而路旁的木棉花朵正迎風盛開著呢。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你快樂嗎?


前一陣子看到新聞報一隻被拋棄的狗狗,每天回去被拋棄的地點,等主人回來接牠們,殊不知其實就是自己的主人拋棄了自己,好令人心酸!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一時的衝動對別人做出承諾。到底是經過比較重要呢!還是結果比較重要?到底是忠於自己的感覺比較重要?還是犧牲自己、履行對別人的承諾比較重要?到底是堅持要別人履行對自己的承諾比較重要?還是接受世事難料,珍惜曾經走過的路,未來的路,希望勇敢走下去?



不管如何,我們在做承諾的那一剎那,是真誠的。所以說女人找丈夫還沒結婚前需要睜大眼睛、好好看對方的個性! 婚後只能靠他的個性、他的自制力、在各方面能有所把持。


其實,路走到盡頭,不甘心放手、憤怒與失望或許比愛大了好幾倍。開始衡量自己的犧牲,是否和對方的付出成正比? 不能原諒自己對感情作出如此犧牲,而對方竟敢選擇忠於自己的慾求!

此時,已沒有愛。氣憤、怨恨與不甘心已經佔據所有思緒。 又如何能做到,真心走過每一刻,當他人選擇忠於自己時、學習放手,找回自己?


但,真的,每個人不管在何種情況,都有選擇!選擇接受並學會以後過得更好,是一種選擇;選擇不接受人事已非並堅持對方放棄自己的情感或情緒、履行所有對自己曾經作出的承諾,這也是一種選擇;或是,選擇報復、乾脆兩敗俱傷,也是種選擇;選擇不做決定、讓對方做決定,也是一種選擇;選擇假裝沒事、努力挽回,也是選擇;選擇容忍、並存,也是種選擇。各種選擇都沒對、錯。但,我們往往忘記了要放過自己!


我以前一直不了解甚麼叫原諒他人對自己做的傷害不代表認同這種錯誤,只是希望能放過自己,讓自己能快樂起來。我一直以為原諒就等於認同別人的傷害是ok的。



直到有一次有位好朋友在聽我抱怨時,突然問我:你快樂嗎? 妳這樣一直重複生氣、重複這沮喪的情緒,你快樂嗎?

妳每說一次,就要再回去當時痛苦的情境一次,我想你不僅不快樂,只要妳一直想、一直提,妳永遠也走不出來。



我被他這麼一說才突然驚醒。才慢慢了解、只有原諒事情的發生,才有辦法放過自己、慢慢放下自己的情緒。一剛開始,真的很難。所以每次自己又提的時候,要強迫自己換個話題。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靠著做些別的事,不去再想起。時間是真的會沖淡一切!



說也奇怪,往往在開始時吸引我們的優點,最後卻變成我們無法忍受的缺點。常常聽人家說:其實就是他的xxx吸引了我,但現在我最不能忍受、並且導致我們分手的也是因為xxx。為什麼?



如果你真的好好想想,這,真的很奇怪! 就像是一個孝順的人,雖然代表對感情、對責任的重視,但最後可能導致他必須在有限的資源下對身旁的人做出選擇與時間的分割;結果可能導致兩人為此天天吵架。所以我想,一些我們喜歡的特質或許證明了一些特有個性;但,太過與不足都有可能導致以後沒完的爭執。



再來,我們往往對自己的摯愛最殘忍。因為我們認為在他們面前不用虛偽、所以用最直接的方式溝通。我們忘了,我們的摯愛對我們期望其實更多。因為愛,所以他們期望我們應該更保護她們、有更多的容忍、更不應該對別人比對自己好! 如果對別人比對摯愛好,那到底愛代表了甚麼?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吵著要住校,因為不喜歡住家裡天天被管,一點自由都沒有。真正住校了,前幾個月開心的不得了;回家都不會被罵、總有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吃、我真的就像一個客人: 只管享受,沒有責任。再過幾個月,我漸漸的聽不懂他們說的笑話了,因為很多笑話是每天生活跑出來的。慢慢的,我真的覺得自己不是家裡的一分子,而是客人!



最後,我又吵著要搬回家。我竟然想要聽到直接毫無修飾的溝通、對互相的責備、吵鬧,還有那無理頭的玩笑。從那個時候,我突然了解,因為有愛,所以我們可以容忍毫無修飾的言詞與情緒;因為有愛,所以我們可以赤裸裸地在對方面前呈現外人看不到的自己。



所以愛是約束與自由同時並存、是看不慣與包容同時並行、是任性與犧牲同時翻轉、是幸福與痛苦分不清界線的情境。



何謂自由?何謂犧牲?又何謂愛?何謂愛的快樂、自由?

愛,不就是給予對方可約束的期待嗎?還是,那是我們對婚姻的期待!當我說:"我愛你"時,到底代表了甚麼?是不是因為每個人對"我愛你的期望都有所不同,所以,開始了無止盡的爭執與不切實際的期望?



上帝說:人必須完美一種人世間的愛,才能上天堂。不管是何種形式的愛,我想,愛或許是一連串的學習吧。學習如何相愛、容忍、珍惜對方、尊重對方的獨立權、讓對方有呼吸的空間、享受自己的嗜好並尊重對方的,當選擇忠於自己的時候,保持柔軟心、看緊自己的嘴!



看到了缺點,不說、不抱怨、不生氣,做得到嗎? 忽略人性本質的道理太多,我只能選一個自己做得到的情緒轉移法吧。生氣的時候,在張開嘴巴的時候,去泡杯茶,聽完一首歌後,再說吧!



事非經過不知道!不管自己選擇如何,如果有一顆真誠的心,在情緒過後、吵鬧過後,我想人還是會珍惜真誠的心,因為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