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父子

一位球知名的基督教靈修導師,卻擁有一個抽菸、酗酒、生活一塌糊塗的兒子。兒子形容父親時甚至還說:「他是屬於全世界的,而不是屬於我的。」

直到兒子突發的一個奇想,父子決定攜手挑戰,有計畫的攀登一座座高山……,降到冰點的親子關係,才漸漸回溫。

對這對父子而言,登山並非為了健身,而是彼此努力,跨越了如山一般高的親子溝通障礙,用愛與慢,修補親子的裂縫。

喜歡看理查傅士德的書,從他的屬靈分享裡,總是受益良多。當我看到他兒子南森寫的書時,覺得很特別,因為字裡行間所描述的,是成長的軌跡,以及用真實的體驗,顛覆了現代人追求快速的迷思。

由於父親的服事非常忙碌,小時候的南森,覺得自己被忽視了,且和表現優秀的哥哥相比,南森相對叛逆、不按牌理出牌,甚至行為古怪。當他踏進青少年時期,對父親的擁抱、周遭的環境都充滿了敵意。他對父親的感情,是很矛盾的,他坦承在二十歲以前,並不是真的了解他的父親,有時跟著父親一起去到演講的地方,看著許多陌生的讀者流淚講述父親的作品是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時,南森卻認為:「這個世界似乎比我還要了解這位陪伴我成長的人。我是個局外人。」
這是多麼令人震撼又心酸的事實啊!

當理查傅士德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他接受兒子的登山邀請,陪伴兒子完成登山探險的計畫。雖然山路難攀,但他們還是勇敢地面對偉大的未知,在緩步上山的過程裡,彼此重新認識,在曾經迷路的父子關係地圖中,尋到了正確的方向。

在講求快速、忙碌的現代社會中,能夠享受「慢」,未嘗不是另一種福分?慢,是一種恢復,是一種修補,修補滿是裂隙的親子關係,也修補了內心深處無法說出口的那個洞。
過程,才是最終的目標。

書中,記錄了許多關於生命與找尋自我的醒悟,這些並不是用華美文字去堆砌出來的,字句之所以扎心,乃是出於「真實」的經歷!父子倆每攀登一座山,就有不同的遭遇和領受;每一回無可預期的意外,醞釀出每個感動的片刻。在強風中,南森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困難處,南森與父親並肩作戰;在陪伴裡,南森感受到父親用行動表達的愛。

雖然,步調緩慢,但卻不是退後,在漫步健行的時刻,兩人的對話沒有停歇,父親分享他的成長過程,也向兒子表達懺悔,兒子聽見了父親的心聲,選擇饒恕從小被忽視的傷害,也修正了自己由恨產生的叛逆行為。

南森說:「到達終點只是每一步自然會帶來的結果,過程才是目標。」他始終在找尋適合自己的節奏、步調,在每一回的過程中探索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也感受到上帝與父親對他永不放棄的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