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網路分享:佛道儒


中國傳統文化自漢代後的淵源,由儒釋道三家各自發展,各有傳承,統貫着學術與文化的命脈。後世仁人君子都在這種文化氛圍中修身立人,做出出世入世的事業。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終是在爭執與融合滲透中發展,猶如三枝奇葩,各彰異彩而相互輝映。歷代也多認為三者之間,有着札彼此輔佐的作用,故創出「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說法。



佛家主張四大皆空,慈悲寬大,包容忍讓,視世間萬物為無物,不怨天不憂人,以自然呈本性,體現了超脫修心。

(現代的佛家剛好違背了師祖之訓,視萬物為有物,寺廟雄偉,信眾多捐錢多,衣衫華麗,念珠寶玉,出門名車,勸人節儉供佛,以放生為名更改生物之業力。)



道家追求自然無為,返樸歸真,滌除玄鑒,瀟洒曠達,體現了機敏做人的學問。不追求陰謀詭計,也不是一味圓滑世故,而是一種智慧處世,防人害己,增強道力,廣交有緣之人,濟世暢通無阻。

(現在道家,非老莊之道,乃張天師之道,畫符作法,求神處世,燒紙錢而媚鬼神,而成迷信鬼神之道。)



儒家講究持重、勤謹、正氣、擔當及自省,中庸為人之道,體現中正做事,讓人能圓融通達,成為社會精英,使社會安寧。

(現在沒有真儒,早被西洋風俗改變,被高官顥要視為迂腐,故現在的社會已變笑貧不笑娼的時代,上有貪墨,中有詐欺,下有搶劫,談儒者被笑愚蠢。)



如果能施行中國傳統文化,那道家智慧是最機敏,儒家智慧是最中正,佛家智慧是最超脫。學習了解三家智慧,幫你全面地解讀其思想精華,用在現代生活中,在做人、做事與修養心性方面,提供了幫助與借鏡。



時代在變化,如合做人,如何做事,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和思考,縱貫儒、道、釋三家智慧,從其經典中可取儒之做人,道之做事,釋之修心。



如果你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那麼你只不過徒有滿腹經綸而無所用。

如果你一味老實耿直,不懂應變之道,那麼你也只能處處碰壁,逃脫不了平庸之命。

如果你素來爭強好勝,不知用晦於明,藏巧于拙,那麼你也只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搬石頭砸自己腳。



掌握儒道佛精華,做人做事在塵世中猶如魚得水,在人生道上左右逢源,處處受歡迎,事事皆順利,成就卓越的人生。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最有智慧的女士




大約兩年前,我和朋友搭乘一艘公主號遊輪經過地中海。



晚餐時,我們注意到有一位老太太單獨坐在大餐廳的大樓梯邊。

我也注意到,所有的工作人員、幹部、服務生、小弟等都和她很熟絡。

2

我問我們的服務生那位老太太是誰,本以為他會告訴我老太太是船東,但他告訴我,他只知道她已經在這艘船上待了八個航程。

有一天晚上,當我們離開餐廳時,她和我互相看了一眼,於是我就停下來跟她打招呼。

3

我們聊了一下, 然後我說:聽說你在這艘船上已經參加了前面八個航程。

她說:是啊。

我說:我不明白。

她立即答道: 這比養老院便宜。

聽她詳細介紹完,我決定:當年老體衰,我和我太太就搬到一艘公主號遊輪上去!

4

安養院平均每天要花美金200元,我查過公主號遊輪的價錢,我可以有長期折扣和老年折扣,每天只要美金100元(退休金加上把房子賣掉,算下來我和我太太可在船上待到100歲)。

5

我們將:

1. 只要還能走到餐廳,我每天可吃到十餐,不然也可以叫客房服務,就是每天都可以在床上吃早餐。

2. 公主號有三個游泳池,一間健身房,免費的洗衣機和烘乾機,每天晚上都有表演。

3. 船上有免費的牙膏和刮鬍刀、免費的肥皂和洗髮精。

4. 他們把您當做客人而不是病人。

5. 每七到十四天我都會遇到一批新朋友可愉快聊天或一起打牌。

6. 電視機壞了嗎? 需要換燈泡嗎? 需要換床墊嗎?沒問題!他們會修好所有的東西,並為了您的不方便致歉。

7. 您都不必要求,每天就有乾淨的床單和毛巾。

8. 如果您在養老院跌倒摔斷了大腿,您就要仰賴醫療保險;如果您在公主號跌倒摔斷了大腿,他們就會把您升級到更好的房間,在那裡度過餘生。

還有更好的!您想去看南非、巴拿馬、大溪地、夏威夷、澳洲、紐西蘭、亞洲,或其他更多地方,公主號會有船安排您去那裡。

6

最後,別忘了,當您死了,他們就把您包好從船邊丟到海里 —— 決不另收費!

所以,到時您想來看我,年輕的朋友別去養老院,船靠岸時來找我。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網路分享:遺憾也是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天上星星:

一種如同遙遠的恒星,安靜地掛在空,中持久的閃爍着微弱的亮光;一種好比流星,只有剎那間劃過夜空的燦爛。



它們所代表的兩種人生:

一者一生默默無聞,常常感嘆這輩子就如此平平淡淡,活了九十多歲,真是遺憾;一者一生轟轟烈烈,大公司大老板,豪宅、鮮服、華車、醇酒美食,四、五十歲,一下子要回老家,難免也會有遺憾。



如此說來,人生不會完美,亦不會一帆風順;所以縱然遇到坎坷或失敗,也可心平氣順的面對,就當它是人生交響曲的一段插曲,不會破壞整首的曲子,反會使這生命樂章更豐富優美。



抬頭仰望星空,深邃而神秘;空中繁星,顯得靜謐悠遠。

閉上眼睛,眼前仿佛顯現出流星雨,無聲無息地紛紛墜落。

在這看似漫長而又短暫的歲月裏,我的人生會如何前行,我認真的生活,認真的渡過,雖有遺憾,却能充實快樂,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我,是一切的根源


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老換游泳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老換工作是解決不了自己的能力的;
一個不懂經營愛情的人,老換男女朋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一個不懂經營家庭的人,怎麼換愛人都解決不了問題;
一個不學習的老板,絕對不會持續的成功;
一個不懂正確養生的人,藥吃得再多,醫院設備再好,都是解決
    不了問題的。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變一切,首先要改變自己,學習是
            改變自己的根本!



反式思想:
讓你煩惱的人,是來幫你的人;讓你痛苦的人,是來渡你的人;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貴人;讓你討厭的人,恰恰是你人生的大菩薩。
他們都是你自己的不同側面,都是另一個你自己。

相反:

你愛的人,常常是給你製造痛苦的人;你喜歡的人,也是常常給你帶來煩惱的人;因為他們也是你的影子,讓你老也抓不住。

其實,你愛的是你自己;你喜歡的亦是你自己。
你愛的、你恨的,都是你自己;你變了,一切就變了。
你的世界,是由你創造出來的;你的一切,都是你創造出來的。
你是陽光,你的世界充滿陽光;你是愛,你就生活在愛的氛圍𥚃;你是快樂,你就是在笑聲𥚃

同樣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責、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獄𥚃;一念到天堂,一念下地獄。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


此屆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一個人要對生你的人和你所生的人負責。」其他就可看著辦,不要太為難「我」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給自己一點掌聲


漫漫人生途中,總少不了寂寞,孤獨,失敗,沮喪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在這些時候,我們是不是該給自己一點掌聲呢?
給自己一點掌聲,讓我戰勝內心的怯懦;
給自己一點掌聲,無畏的心更加的堅定;
給自己一點掌聲,溫暖我獨自前行的路。
在無人的時候總喜歡問自己:誰才是你人生中的長久觀眾?朋友,親人或是其他認識或暫時不認識的人?


而內心常常彷彿聽到這樣一種心聲:只有你自己才是你這齣人生大戲裡的觀眾,只有你自己才能陪伴你從開幕到閉幕,在這一生中,你又怎能少了掌聲的陪伴。年華易逝,人生苦短,匆匆幾十年,又何必讓自己過得太孤獨,在適當的時候給自己一點掌聲,縱然有時別人不理解又如何,我自飛揚臨天下。
給自己一點掌聲,不只 只是對空虛的靈魂的一種填充,更是在人生道路上經歷的風雨多了而對於生活的一種從容,兩份自信,三分欣賞以及四分責任。
當你累了,倦了,快撐不下去了,給自己一點掌聲;
當你成功,得意,一切都美好了,給自己一點掌聲;
當你覺悟,思索,好壞已平淡了,給自己一點掌聲。
這一點掌聲,伴隨著人的一生,不管開局如何,不管結果怎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盡量在生命的過程中盡可能給自己多一點的掌聲,不管是別人給予的還是自我肯定的,都好!
多一點掌聲,人生便多一點自信;
多一點掌聲,前途便多一束光亮;
多一點掌聲,生命便多一分希望。
慢慢開始長大,漸漸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所在,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困難,都不會低下高高的頭顱;就像那太陽底下的向日葵,即使沮喪,也要面朝太陽。不在怨天尤人,學會了包容,以自然平常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在自己心中形成自己去衡量這個世界的一桿稱,人情多寡,交情好壞全憑自己去判斷,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敢於承擔。對於現實,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對於我來說,真的很好,一路上所遇到的都是些好人,貴人,或許正如 徐鶴寧老師說的那樣:當一個人擁有積極地心態,努力向上,那麼他所吸引的東西也一定是積極地,向上的,正面的。
所以不管在何種情況下,都別忘了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期待,這樣,你的人生才會充滿陽光,生命,也才會綻放精彩。給自己一點掌聲,因為前面的路雖然長但並不孤單,雖然艱辛但充滿陽光。
給自己一點掌聲,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做自己。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人無欲幸福跟着來


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話:「不要走得太快,等等自己的靈魂。」
走了太長時間的路,或許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發。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泰國大哥。

他的名字叫JonJindai,出生在泰國北部一個貧窮而美麗的村莊。
在這裡,人們多數時間裡都是清閒的,一年之中只有兩個月比較忙:
一個月播種水稻、一個月收割水稻,其他時候,就釣釣魚、串串門、聊聊天…… 在簡單而悠長的歲月里,JonJindai逐漸長大,成為了一個翩翩少年。
這個時候,他發現,村裡的許多年輕人都開始前往大城市,去追求所謂的「成功」。於是Jon也坐不住了,他選擇去了曼谷

Jon來到曼谷後,進入一家法律學院讀書,但很不幸的,他仍然只是一名學渣,他太窮了,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校外面打零工,才能延續生活與學業。

學業的不順心,使得Jon有些憤世嫉俗,而日子也愈加艱苦。
打零工的時候,Jon不得不跟幾十個人擠在一間屋子裡住,一頓飯只能吃一碗泰國湯麵或炒飯。
他在旅館看過大門,在街上發過傳單,在餐廳端過盤子,每天累得像條狗,就差沒做人妖了,就這樣,Jon越來越迷茫。

在曼谷度過了渾渾噩噩的七年之後,Jon回到了故鄉,在清邁以北大約50公里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當時的Jon沒有想到,這一次抉擇會改變他的一生。Jon的新生活是這樣開始的:
先開墾一片荒蠻之地,修一個半英畝的菜園子,這樣可以一年四季蔬果不斷;他還挖了兩口魚塘,讓一家五口一年隨時可以撈魚吃,吃不完的魚就分給鄰居,分不完還可以賣掉。日子彷彿又回到了一年只忙兩個月的童年時光,Jon十分開心。
一個月種水稻,一個月收水稻,Jon一年收穫四噸水稻,全家人一年吃不了半噸,剩餘的都賣掉。春去秋來,Jon過得很逍遙自在。

他聽說班上成績最好的那個同學在曼谷買了房,但背負了三十年的債務。 Jon暗自慶幸沒留在城市,我這樣的學渣,三百年也買不了房子啊!

「老鼠打洞只需一夜,鳥兒築巢不過兩天,為何人類為了房子要搭上半輩子?相比動物,人類到底是高級還是弱智?」Jon為此事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思考 之後他決定自己動手建房子!自學建房,幫自己蓋了棟房子!
這個時候的Jon已經有了足夠的土地和足夠的時間,只是仍然沒有什麼錢。不過錢並不是最重要的。

Jon學了土磚建房技術,每天早晨從5點工作到7點,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一棟房子就建好了。
此後,Jon每年至少建一棟房子,如今在農場裡已經建了十幾棟房子,每一間都是莊園別墅,他每天晚上都要思考去哪間過夜。
漸漸地,Jon的建房本領傳遍十里八鄉,農場規模也越來越大,他還成立了自己的農場品牌:Pun Pun OrganicFarm。很多人前來取經,於是「學渣」Jon當起了老師,教人們如何開荒、種地。

他的學生不只是附近的村民,還有來自荷蘭、美國的好學青年,這些人成為Jon有機生活理念的鐵桿粉絲。
人多了,吃飯就成了問題,為此,Jon誤打誤撞開了兩家有機餐廳,成立了自己的泰國農家樂。人們在這裡討論養生,享受有機美食。還有人在Jon建的房子裡,練起了瑜伽!

就在這時,在一群來自歐美的朋友中,Jon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PeggyReents,兩人結為連理,隨後有了愛情的結晶,這個曾經的學渣,如今有了外國媳婦和混血兒子。
這個在清邁郊區流傳的勵志傳奇,最終驚動了泰國電視台,他們趕緊過來採訪了這位泰國歐巴!不僅如此,Jon還吸引了國際學者的目光。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Josh Kearns,也前來請教如何用傳統材料製作木炭。

後來,Jon接到了著名的TED大會的邀請。美國媳婦讓他上台前好好練練英語。 於是,這個泰國農民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在這個精英雲集的講台上,發布了「生活本應簡單,為何你過得這麼難」的主題演講,贏得了笑聲、掌聲無數,但最後,留給人們的是長久的反思和沉默。

現在,以Jon的農場為基礎,一個擁有30多名成員的「烏托邦」已然形成裡面一半是泰國人,以Jon的親戚為主;另一半是西方人,他們追隨Jon過田園生活、吃有機蔬菜,還給Jon的有機餐廳打工。

如今的Jon,喜歡上了在田間低頭思考人生~
原本在大城市混得一塌糊塗的Jon,在這裡成為了社區領袖、人生贏家。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戒 (節錄聖一法師)


(一)戒就是道德,不論你有多大的才能,多大的學問,戒體一破,無道德就無人恭敬,別人恭敬我們,是恭敬我們的道德,不是恭敬我們的外表。小乘經中記載,一國家內有一位大臣,國王很恭敬他,這位大臣想知道:「究竟國王那一方面恭敬我,且試他一試,究竟是我的學問,還是我的才能,受到國王的恭敬。」

這位大臣到皇宮裡,偷了一個錢,守宮的人尊重他,雖知而不捕他。第二天,他偷二個錢,這守宮殿的人也放過他,第三天,他就偷了五個錢,守宮的人即時捕著他,綁他到國王前,國王說:「你偷了國家的錢,犯了國法要死。」

這位大臣說:「國王啊,我現在試出來了,我知道人人恭敬我的,不是學問才能,而是道德,現在我知道道德可貴,請國王讓我出家吧!」國王答應了他,許他出家。

偷國家的錢財,就是犯戒,犯了戒就沒道德,無論我們的學問及才能多麼好,若破了戒,沒有道德,就不受人尊重。

昔日孔子到處教學,讚嘆兩位學生:顏回、閔子騫。後來孔子將心法傳給顏回、閔子騫,他不傳給文學第一的子由子夏,也不傳給能言而多財的子貢,他傳給顏回、閔子騫,顏回、閔子騫是道德第一。

戒律是道德軌範,人人都要持戒,世界上最為人尊重者是「道德」這兩個字,離了道德即無戒,離了戒亦無道德,所以我今天提出,「戒」就是道德。

(二)「戒」又是我們的清淨心,瓔珞經云:「一切凡聖戒,盡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持戒,心則清淨,在清淨心中建立萬德,建立萬行,猶如白紙,有了紅點、黑點、綠點,就染污了,失去用處,若這白紙未被染污,可以寫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心經,可以寫一切經典,染污了的白紙,什麼也寫不上去。我們這個心亦復如是,心清淨可以修六度萬行,自利利他,一切功德都成就。

例如黃金有礦,什麼都造不了出來,若果黃金煉去了礦,黃金就可以造佛像、菩薩像、羅漢像、以及造一切器具,皆因這黃全是純金無礦,所以「戒」是什麼?是我們的清淨心,心清淨,即成等正覺。

(三)現在是末法時代,人人希望振興佛教,有主張坐禪來振興佛教的,有主張辦學來振興佛教,可不可以呢?

且看釋迦牟尼佛的一句話:「佛在世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毘尼住世,正法久住。」毘尼是戒律,若戒律住世,正法就久住,欲想振興佛法,當奉行戒律。

而現在台灣最缺少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