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 中華民國一0九年度工作報告表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       

                     工作報告表                   

                   中華民國一0九年度

概況一、設立依據:依財團法人法、民法及有關法令規定。 二、設立目的:發揚關雲長五常及儒家思想。

工作執行成果

計劃名稱:1.長期救濟孤獨貧苦老幼。

                  2.中、大學生獎學金

                              3.會址設備。

                              4.辦理各種免費講座

二、經費運用及辦理情形;

                                      1. 勞務成本支出:524,180元

         (長期救濟預算:500,000元

            獎學金預算:   80,000元)

     2. 管理費用支出:  40,139元   

         (郵資及文具預算:20,000元)                         

                                  3.其他業物外費用:602,500元

                                       (會址內部分各種設備)

       本會文化講學:阿含經、莊子及晚上講座皆不用發錢。

                董事長:  吳麗好      紀錄:黃昇源

阿含經-85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之事時,你就應當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之說,當會知道內中的奧義。」

時,世尊又垂告而說:「舍梨子!此說又有一種義,可得以略答的。舍梨子!到底又有甚麼義,此說可得以略答呢?就是說:眾生的所覺所為,皆即是苦的!舍梨子!這就是又有義,此說可得以略答的了。」


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梨子!甚麼叫做已背而不向,而自稱說已得智慧,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再受後有之身,能如實而知呢?』」


尊者舍梨子白佛而說:「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甚麼叫做已背而不向,而自稱說已得智慧,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再受後有之身,已如實而知道呢?』世尊!我聽到此問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我自己對於內,已背而不向,則諸愛已盡,已沒有恐怖,沒有疑,沒有惑,行如是的守護,像如是的守護後,就不生不善之漏。』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話,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話,你就應該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之說的話,當會知道其中的奧義。」


世尊告訴他說:「舍梨子!又次,又有義,此說可得以略答的。如諸結縛為沙門所說,而說那結縛並不是我所有,而行如是的守護。像其如是的守護後,不生不善之漏。舍梨子!這叫做又有義,此說可得以略答。」世尊說如是之語後。就從座站起,就進入室內去燕坐(打坐)。


世尊進入室內不久之後,尊者舍梨子!曾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我初始之時,並不作意,而世尊卻卒然垂問此義。我於那時曾經作如是之念:『恐怕不能回答了。然而諸位賢者們!我最初說一義時,就被世尊所贊可。因此,我就又作此念:如世尊在一日一夜的時間,用異文異句來問我此義的話,我也能為世尊,以一日一夜的時間,用異文異句來回答此義。如世尊曾費二、三、四日,乃至七日七夜的時間,用異文異句來問我此義的話,我也能為世尊,以二、三、四日,乃至七日七夜的時間,用異文異句來回答其義。』」

 

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阿含經-84

 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利子!所謂受,到底是由於甚麼因?甚麼緣?從何而生?以甚麼為其根本的呢?』你如聽到此問題時,當作如何去回答人家呢?」

尊者舍梨子白佛而說:「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所謂受,到底是以甚麼因?甚麼緣?從何而生?以甚麼為根本的呢?』世尊!我聽到此問題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所謂受,乃因於愛,緣於愛,從於愛而生,以愛為根本的。』世尊!如果諸位修習諸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問題時,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的。」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問題時,你就應該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作如此之說的話,當會知道其中的奧義的。」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梨子!甚麼為之愛?』你聽到此問題後,應當要作如何之回答呢?」


尊者舍梨子白佛而說:「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甚麼為之愛?』世尊!我聽到此問題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有三種覺(三種感受),所謂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捨受),就中,會樂欲而膠著的。就是所謂愛。』世尊!如果諸修梵行的人來問此問題時,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此問題時,你就應該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解說的話,當會知道其中的奧義。」


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梨子:要怎樣而知?怎麼而見?才能在於此三覺當中,沒有樂欲,也不會膠著呢?』你聽到此問題時,當作如何之回答呢?」


尊者舍梨子仰白而說:「世尊!如果諸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要怎樣而知?怎樣而見?才能在於此三覺中不會有樂欲膠著呢?』世尊!我聽到此語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所謂此三覺,乃為無常之法,是苦之法,是會變滅之法。無常而會變易之法就是苦的,徹見苦的道理後,便對於三覺不會樂欲膠著的。』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之事時,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

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阿含經-83

 尊者舍梨子白佛說:「世尊!如果諸修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你是怎樣知?怎樣見?而自稱說已得智。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如實而知呢?』世尊!我聽此語後,當會作如是之回答:『諸位賢者們!會轉生者,就是有因,此生死之因既滅盡,就會知道轉生之因已盡,這時我就會自稱說已得智而說: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之身,已如實而知。』世尊!如果諸位修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話,我當作如是之回答。」

世尊讚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話,你就應該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說的話,當會知道這個真實之義啊!」


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修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梨子!會轉生是由於甚麼因,甚麼緣?到底是從何而生的?是以甚麼為本?』的話,你聽此問題後,當會作何回答呢?」尊者舍梨子白佛說:世尊!如果諸位修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會轉生是由於甚麼因甚麼緣而來的?到底是從何而生的?是以甚麼為根本?』世尊!我聽到此問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會轉生的原因,就是由於因於有,緣於有,從於有而生(而集起)的,是以有為根本的。』世尊!如果有諸位修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話,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問題時,你應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而說的話,當會知道其中的奧義。」


世尊又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梨子!所謂有,到底是由甚麼因?甚麼緣?從何而生?以甚麼為本呢?!你聽這些問題時,當作如何去回答人家呢?」


尊者舍梨子白佛說:「世尊!如果諸位修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所謂有,到底是由於甚麼因甚麼緣?從何而生?以甚麼為其本呢?』世尊!我聽到這些問題後,當會作如是之回答:『諸位賢者們!所謂有,乃因於受,緣於受,從受而生的,是以受為本的。』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問題時,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問題時,應該要作如是之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解說的話,當會知道其中的奧義的。」

 

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阿含經-82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之事時,你就應當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之說,當會知道內中的奧義。」


時,世尊又垂告而說:「舍梨子!此說又有一種義,可得以略答的。舍梨子!到底又有甚麼義,此說可得以略答呢?就是說:眾生的所覺所為,皆即是苦的!舍梨子!這就是又有義,此說可得以略答的了。」


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梨子!甚麼叫做已背而不向,而自稱說已得智慧,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再受後有之身,能如實而知呢?』」


尊者舍梨子白佛而說:「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甚麼叫做已背而不向,而自稱說已得智慧,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再受後有之身,已如實而知道呢?』世尊!我聽到此問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我自己對於內,已背而不向,則諸愛已盡,已沒有恐怖,沒有疑,沒有惑,行如是的守護,像如是的守護後,就不生不善之漏。』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話,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話,你就應該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之說的話,當會知道其中的奧義。」


世尊告訴他說:「舍梨子!又次,又有義,此說可得以略答的。如諸結縛為沙門所說,而說那結縛並不是我所有,而行如是的守護。像其如是的守護後,不生不善之漏。舍梨子!這叫做又有義,此說可得以略答。」世尊說如是之語後。就從座站起,就進入室內去燕坐(打坐)。


世尊進入室內不久之後,尊者舍梨子!曾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我初始之時,並不作意,而世尊卻卒然垂問此義。我於那時曾經作如是之念:『恐怕不能回答了。然而諸位賢者們!我最初說一義時,就被世尊所贊可。因此,我就又作此念:如世尊在一日一夜的時間,用異文異句來問我此義的話,我也能為世尊,以一日一夜的時間,用異文異句來回答此義。如世尊曾費二、三、四日,乃至七日七夜的時間,用異文異句來問我此義的話,我也能為世尊,以二、三、四日,乃至七日七夜的時間,用異文異句來回答其義。』」

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阿含經-81

 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利子!所謂受,到底是由於甚麼因?甚麼緣?從何而生?以甚麼為其根本的呢?』你如聽到此問題時,當作如何去回答人家呢?」

尊者舍梨子白佛而說:「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所謂受,到底是以甚麼因?甚麼緣?從何而生?以甚麼為根本的呢?』世尊!我聽到此問題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所謂受,乃因於愛,緣於愛,從於愛而生,以愛為根本的。』世尊!如果諸位修習諸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問題時,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的。」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的問題時,你就應該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作如此之說的話,當會知道其中的奧義的。」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梨子!甚麼為之愛?』你聽到此問題後,應當要作如何之回答呢?」


尊者舍梨子白佛而說:「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甚麼為之愛?』世尊!我聽到此問題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有三種覺(三種感受),所謂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捨受),就中,會樂欲而膠著的。就是所謂愛。』世尊!如果諸修梵行的人來問此問題時,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此問題時,你就應該作如是的回答。為甚麼呢?因為如此解說的話,當會知道其中的奧義。」


世尊又垂問而說:「舍梨子!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你而說:『尊者舍梨子:要怎樣而知?怎麼而見?才能在於此三覺當中,沒有樂欲,也不會膠著呢?』你聽到此問題時,當作如何之回答呢?」


尊者舍梨子仰白而說:「世尊!如果諸修習梵行的人來問我而說:『尊者舍梨子!要怎樣而知?怎樣而見?才能在於此三覺中不會有樂欲膠著呢?』世尊!我聽到此語後,當會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們!所謂此三覺,乃為無常之法,是苦之法,是會變滅之法。無常而會變易之法就是苦的,徹見苦的道理後,便對於三覺不會樂欲膠著的。』世尊!如果諸位修習梵行的人來問如此之事時,我當會作如是的回答。」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阿含經-80

 尊者烏陀夷又白而說:「尊者舍梨子!如比丘往生在於餘意生天(色界天)中,而會出入於想知滅定(滅盡定),究竟沒有這回事。」

尊者舍梨子又再三的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的話,便能在於現法當中出入於想知滅定(滅盡定),必定會有這道理的。」

尊者烏陀夷,也再三的表白而說:「尊者含梨子!如比丘往生於餘意生天(色界天)當中,而會出入於想知滅定,究竟是沒有這道理的。」

尊者舍梨子又作此念:「這位比丘,在於世尊之前,再三的說我所說的為不是,也沒有一位比丘,稱歎我所說的。我應該默然不語為是。」

於是,世尊就問而說:「鳥陀夷!你說意生天,到底是為色嗎?」尊者烏陀夷白世尊說:「是也!世尊!」


世尊就當面訶責烏陀夷而說:「你這愚癡的人,乃盲無有目(好像失明的人)!你是用甚麼理由來論這甚深的阿毘曇呢?(達法,概括性之法,不是後世之阿毘達磨-對法論)。」於是,尊者烏陀夷,被佛面對面的訶責後,內心覺得憂戚,乃低頭而默然,失去了其辯白,而無言,好像有所思的樣子。


世尊當面訶責烏陀夷後,對尊者阿難說:「那位上尊名德的長老比丘(指舍利弗),被他人所攻詰,你為甚麼緣故,放縱他,而不檢舉他呢?你也是愚癡的人,並沒有慈心,背舍上尊名德的長老啊!」


於是,世尊面對面的訶責尊者烏陀夷,以及尊者阿難後,就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比丘完成戒,完成定,完成慧的話,便能在於現法當中出入於想知滅定(滅盡定),必定有這道理的。如果在於現法當中,雖然不得究竟智,而身壞命終之後,也得超過摶食天(欲界天),而生於意生天(色界天)中,會在那個地方出入於想知滅定(滅盡定),必定有這道理的。」佛陀說如是之語後,就進入禪室,宴坐默然(默然的在室內打坐)。


那時,尊者白淨比丘(優波摩那,舍衛城人,祇園精舍建立時出家),也在於大眾當中,尊者阿難就對尊者白淨而說:「這是他人的行為,而我卻得此呵責。尊者白淨!世尊在於晡時(申時),定會從禪室出來,而到比丘眾之前,會在那裡敷座而坐,而共論此義,尊者白淨您,應回答此事。我極為慚愧在於世尊之處,及諸梵行者之處。」


於是,世尊就在於晡時,從禪室出來,到了比丘眾之前,敷一座位而坐在那裡,而告訴白淨比丘說:「白淨!長老比丘為擁有幾法,才會被諸梵行者們所愛敬尊重呢?」


尊者白淨說:「世尊!長老比丘,如果有五法的話,就會被諸梵行者所愛敬尊重的。那五種呢?世尊!長老比丘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又能善攝威儀禮節,看見纖芥(細微)的罪業,都常懷怖畏,而受持學戒的話,世尊!這類守持禁戒的長老上尊的比丘,會被諸梵行者所愛敬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