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將來你老了


擁有一個自己的窩,不到死千萬別丟、擁有一個老伴,好好相伴相知相惜、擁有一個身體,要自己保重、擁有一個好的心態,自己快樂!



每個人都會變老!

只不過我們現在身體還好,頭腦清醒,老了,指望誰!

要分以下 4個階段來談:



第一階段 靠把握

孩子經濟好是孩子的,孩子孝順是孩子的好質量。

退休以後六十歲到七十歲身體比較好,條件也許可。

喜歡吃就吃一點,喜歡穿就穿一點,喜歡玩就玩一點。

不要再刻薄自己,這種時日不多了,要把握住。

錢把住一些,房子留住,把自己的後路退路都安排好。

孩子經濟好 是孩子的,孩子孝順是 孩子的好質量。

我們不拒絕他們的資助,不拒絕他們的孝敬。

但還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生活。



第二階段 靠身體

把自己的健康的狀態保持得好一點,不求人的日子總好過。

七十歲過了沒災沒病的,生活還能自理,這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要知道這是真老了,慢慢地體力精力都會不行的,

反應也會越來越差,吃飯要慢——防噎,走路要慢——防跌。

不能再逞強,要照顧自己啦!

 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有的還去管第三代,

管了一輩子,該自私一點,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著點,幫助打掃打掃,把自己的健康的狀態保持得好一點。

將自己能夠自主生活的時間盡量拉的長一些,不求人的日子總好過。





第三階段 靠心理

我們這一代人甚麼苦都經歷過,相信我們人生最後的旅程 也會坦然度過。  

身體不好了,要求人啦!

這一定要有所準備,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這一關。

心情要調整好,要適應。

生老病死 是人生常態,要坦然對待。

這是人生最後一段沒有什麼好怕,早有準備就不會太難過。

或是進養老院,或是用人居家養老,量力而行,酌情而辦,總會有辦法,原則就是不要折磨子女,不要給子女心理、家務、經濟添加太多的負擔。

自己多克服一些,我們這一代人甚麼苦都經歷過,相信我們人生最後的旅程也會坦然度過。





第四階段 靠自己

當自己頭腦清醒,身體疾病纏身無法治愈生活質量極差時,

要敢於面對死亡、堅決不要家人再搶救,不要親友做無謂的浪費。

  

「老了」指望誰?自己,自己,還是自己。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師徒對話




為什麼善良的人一生痛苦磨難很多?

我曾經向一位德行極高的師父請教:「為什麼

 像我這樣善良的人還會經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惡人

 卻活得好好的呢?」



師父很慈悲地看著我說: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內

 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

 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

 不會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據這個道理,既然你還

 經常感到痛苦,說明你內心還有惡存在,還不是純

 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認為是『惡人』的人,未必就

 是真正的惡人。一個人能快樂地活著,至少說明這

 個人還不是純粹的惡人。所謂唯〝心〞所現啊!」



我不服氣地說:「我怎麼會是一個惡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師父說:「內心無惡則無苦 ,你既然內心有痛苦,說明你的內心就有惡存在。 請你將你的痛苦略說一二,我來告訴你,你內心存 在著哪些惡?」



我說:「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時感到自己的工資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夠寬敞,經常有『生存危機感』,因此心裡常常感到不痛快,並希望盡快能夠 改變這種現狀;社會上一些根本沒有什麼文化的人 ,居然也能腰纏萬貫,我感到不服氣;像我這樣一 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每月就這麼一點收入,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時不聽我的勸告,我感到不舒服…」 就這樣,我向師父述說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師父點點頭,不停地微笑,而且笑得更加 慈祥,他和顏悅色地對我說:「你目前的收入足夠可以養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們全家也有房屋住 ,根本不會流落街頭,只是面積小了一點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為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為你內心對金錢和住房有貪求心,所以就有苦。這種貪求心就是惡心,如果你已經將內心的這種貪求惡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會因為這些而痛苦。」

 「社會上一些根本沒有文化的人發財了,你感到不

 服氣,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種惡心;你認為

 自己有了文化,就應該有高的收入,這是傲慢心,

 傲慢心也是惡心;認為有文化就應當有高收入,這

 是愚癡心,因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佈

 施才是今世有錢的原因;愚癡心也是一種惡心。」



「你的家人不聽你的勸告,你感到不舒服,這是沒有包容心。雖然是你的家人,他們卻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為什麼非要強求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會心量狹隘,心量狹隘也是一種惡心。」



 師父繼續微笑著說:「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

 傲慢心也好,愚癡心也好,心量狹隘也好;這些都

 是惡心。因為你的內心存在著這些惡,所以你就有

 和這些惡相對應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將內心的這

 些惡徹底去除,那麼你的那些痛苦也會煙消雲散。」



「要用快樂和滿足的心態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

 應當想想你根本不會餓死和凍死,而那些富人雖然

 也有錢,其實也只是沒有餓死和凍死。你應當看到

 人是否快樂,不取決於外在的財富,而是取決於自

 己的生活態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樂觀、安

 詳和勤勉的生活態度來代替原來的貪求心,你的心

 就會漸漸快樂起來。」



社會上沒有文化的人發了財,你應當為他們高興才

 對,要希望他們能夠具有更多的財富、擁有更多的

 安樂才對。別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樣開心;別

 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樣難過。這樣的人才能稱

 得上是一個善人,而你現在的心是別人的財富和安

 樂超過自己就不高興,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種

 很惡的心,要堅決去除;要用隨喜心代替嫉妒心。





「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超過別人,就自以為了不起

 ,這是傲慢心。常言說『傲慢高山,不生德水』,

 人一旦有了傲慢就會對自己的不足熟視無睹,因此

 根本不能看到自己內心的種種惡,從而改過遷善。

 所以,傲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進步之門。此外,傲

 慢者常常會失落感,漸漸會有自卑感。一個人只有

 從自己內心深處培養起虛懷若谷的胸懷,心甘情願

 地永遠將自己放在謙卑的位置,內心才會感到充實

 和安樂。」



「前世佈施才是今世富裕的真正原因,『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而凡夫不識因果,將『種瓜』認為

 是『得豆』的因,將『種豆』認作是『得瓜』的因

 ,這是愚昧的表現。 

一個人只有勤學佛法的智慧,真正懂得萬事萬物的

 因因果果,才能內心明亮,知道如何取捨自己的思

 想、行為和語言,唯其如此,才能從光明走向光明

 ,從安樂走向安樂!」



「虛空能夠包容一切,所以廣大無邊、融通自在;

 大地能夠承載一切,所以生機勃勃、氣象萬千。一

 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隨隨便便就對別人的行為

 、言語看不慣,即便是自己的親屬,也不要生起強

 求心,要隨緣自在,永遠用善良的心幫助別人,卻

 不要貪圖或強求什麼。如果一個人的心胸能夠像虛

 空一樣包容萬物,這個人怎麼會有痛苦呢?」



師父說完這些話,繼續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 著我。

我久久無言,兩行熱淚從我的眼中流出;我原來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 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惡人。



因為我內心有種種惡,所以我才有種種苦。如

 果我的內心無惡,我怎麼會有苦呢?感謝師父!要

 不是師父的教導,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內心

 之惡。

願我生生世世都能夠不離善法,速疾斷除一切

 內心之惡!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人性體悟


一、一位母親問她五歲的兒子:如果媽媽和你一起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帶水,而你的小書包裡恰巧有兩顆蘋果,你會怎麼做呢?
兒子歪着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親有多麼的失望。她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對孩子訓斥一番,然後再教孩子怎樣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變了主意。
母親摸摸兒子的小臉,温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兒子眨眨眼睛,一臉的童真: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給媽媽!
霎時,母親的眼裡充滿了淚花

悟【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



二、父親在洗車,兒子拿起小石頭在車門上畫起來。
父親見此大怒,拿起扳手就打了下去,後來兒子被送到醫院,證實手指骨折,面對父親,兒子輕聲說道:爸爸,手指會好的,不要担心了。
父親内心無比自責,一怒之下,衝回去要把自己的汽車给砸了,他看見兒子畫的痕跡:爸爸,我愛你!

悟【有些事是否在看清楚、想明白之后再做決定更好呢



三、草原上有對獅子母子。小獅子問母獅子:媽,幸福在哪裡?母獅子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於是小獅子不斷追着尾巴跑,但始終咬不到。母獅子笑道:傻瓜!幸福不是這樣得到的!
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隨着你!

悟:【刻意的追尋,不如勇敢的往前走,成功又有多遠呢?】



四、有一個盲了的女孩,她一無所有,只剩下她男朋友,男朋友問她:如果你眼睛好了,能和我結婚嗎?女孩答應了。
很快,女孩可以移植新視角膜,也很快恢復視力,但她發現她男朋友也是盲的。
男朋友向她求婚,女孩拒絕了,最后男孩只說了一句話: take care of my eyes。」

悟:【照顧好我的眼睛!】



五、他向她求婚時,只說了三個字:相信我;
她為他生下第一個女兒的時候,他對她說:辛苦了;
女兒出嫁那天,他摟着她的肩說:還有我;
他收到她病危的那天,重複的對她說:我在這;
她要走的那一刻,他親吻她的額頭輕聲說:妳等我。
這一生,他没有對她說過一次我愛妳,但愛,從未離開過。

悟:【這個世界有不會表白的人,但誰說他們一定缺少愛】

六、有一高值美女有二位高富帥及一位書生追求。

她母親要考驗三人有沒有愛心,分次陪同到海邊散步,

母親對第一位高富帥說:若我掉入海中,你會救我

?就跳下海中,男生就跳入救起,母親很高興送一

輛寶馬。

第二次也如此,送一輛寶馬。

第三次陪書生,也一躍而入,說時慢,跳時快,書生喊我不會游泳,跑回請救人,已往生,又怕又哭,喪事辦妥,父親對他說: 不要害怕,我送你寶馬一輛及大樓一棟。」
悟:【這個世界有許多內心想法不敢表白


以上這幾個故事我覺得分享的很值;因為讀完以后我也感觸多多,故事也許不同的人看到會是不一樣的故事,但内中確實蕴含着大道理,只要我們善于感悟,就一定會受益無窮的!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越花錢的人越有錢?


這個世界,有很多種玩法。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一邊要想著如何賺錢來解決生計、發展問題,另一方面就必須想辦法作原始積累。

無論這個積累是知識、經驗、人脈、通路、人品······但一定要積累善因,方有善果,這一點毫無疑問。

千萬不要認為,在年輕時買了好包、穿幾件好衣服,就真的可以自信滿滿了,就真的可以飛黃騰達了。

錯,大錯特錯。如果足夠細心,可以觀察一下那些富豪們,他們很多年輕時都其貌不揚,他們並非特別在意穿著,他們更在意的是積累,雖然這些積累可能不是錢。

馬雲說讓大家消費就真的覺得那是讓你成功的消費?
馬雲年輕時如他所說那樣消費嗎?
他那時候一門心思都是在怎麼創業上,哪有那麼多錢消費?

如今,創立了淘寶,那是鼓勵你去淘寶買東西的,那是鼓勵你在阿里巴巴拼命努力創造財富的,但那真的是你的事業嗎? 顯然不是。

馬雲,絕不會告訴你他有今天的秘訣,能告訴你的都是冰山一角。
所以,從不主張去相信名人傳記中說什麼,那都是冠冕堂皇的東西,認為看名人傳記可以稱為名人的那是傻子。

名人的成功,背後都有不可為外人道的東西,但那些東西卻是其成功的關鍵。當然,他人的很多經驗還是可以藉鑑的,所以名人傳記中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參考的,但不要認為那是全部,這是聰明人該悟到的。

在你還沒取得你想要的成功時,做足夠的積累。
這些積累,可能是錢,也可能是技術、知識或者經驗,再或者人脈、通路。

但一定要記住,積累最重要。
一旦原始積累完成了,最重要的就是盤,即將自己的資源和自己可以調動的資源盤起來,盤活,讓自己和他人可以進行資源、能量、信息······等交換,只有交換才能實現價值,只有價值體現出來才能不斷繼續積累,只有不斷繼續積累,才能最終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越花錢的人越有錢?唬嚨不死你!
事實上,是越有錢的人越花,越沒錢的越沒人給你花。
越沒錢的人越花,最終是爹媽都不敢把錢給你花!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第六屆第六董事會記錄


第六屆第六董事會記錄

.日期:一0五年十月二十日上午十一點

.地地:斗六市南聖路三0一號

.董事長:  黃妙玲           記錄:黃昇源

.董事  :吳麗好  王燦輝  蔡宏旺  江永合  蔡幸娟 余秋淵

            黃昇源

.董事長報告:略

.討論事項:

 1. 本會第七屆董事會任期維持三年,同意任本會第七屆董事有
     吳麗好、蔡幸娟、余秋淵、王燦輝、蔡宏旺、江永合、黃昇源
     等七位。

     案由:改選第七屆董事及董事長,提請討論。

    決議:無異議通過第七屆董事七位,由第六屆6位董事連任,一
          位新任董事蔡幸娟女士,並同時由第七屆7位董事推舉
          吳麗好董事為第七屆董事長一職,黃昇源董事擔任執行長
          一職。

2.本會106年度工作經費預算表一、工作計畫表二、

請討論並議決。

    說明:依董事會決議進行。

    決議:無異議通過。

3. 因銀行利息降,本會購會址土地22平方公尺。

說明:購買會址土地104年度決算編列51萬元預計107年使用,

      改為今年購買,並於取得所有權後,辦理財產總額變更登
      記。

     決議:無異議通過。

4.明年印孟子下冊一千本。

     說明:由本會第四項計劃支出。

     決議:無異議通過。

.臨時提議:無

 .散會。 上午12:00

董事長:  黃妙玲        記錄:黃昇源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 人,因夢想而偉大。


木桶亦人生,你裝的是什麼?

有位木匠砍了一樹,把它做了三個木桶。
一個裝糞,就叫糞桶,眾人躲著;一個裝水,就叫水桶,眾人用著;一個裝酒,就叫酒桶,眾人品著!桶是一樣的,因裝的東西不同命運也就不同。


人生亦如此,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生活!

一個人若想成功,要麼組建一個團隊,要麼加入一個團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單打獨鬥者,路就越走越窄,選擇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是選擇了成功。

用夢想去組建一個團隊,用團隊去實現一個夢想。

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團隊而卓越,因感恩而幸福,因學習而改變,因行動而成功。

一個人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站在那裡的時候,在他身後站著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狼行千里吃肉,馬行千里吃草,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公平的新邏輯


老張跟小李這兩位好朋友一起逛夜市,看到有人賣西瓜,由於整顆買比較便宜,老李就說:「那我們合買一個吧」;於是各自掏了一半的錢付給老闆。



逛街後,兩人先回到老張家泡茶閒聊,眼看時候不早了,小李就準備回去,老李切了西瓜拿了一半給小李,「你是老花嗎?怎麼切給我的,比較大塊?」小李消遣說。



老張說:「因為我知道你家人口比我多,而我家才兩個人。」



但小李說:「哪有這樣的,不是說好一人買一半嗎?你這樣不公平啦!」



老張說:「最需要的人,讓給他多一些就是公平」。

有朋友聽到這個故事,就問老張:「公平均分不是很好嗎?你為何不追求公平原則?」

老張笑著說:「我覺得很公平啊!」

這話讓朋友聽的一頭霧水。老張接著說:「到目前為止,我的經濟情況比小李好,我覺得老天對我不錯,我把我多餘的分一些給更需要的人,這很公平啊!」吃虧的正確的認知,可以不以為是吃虧。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把西瓜切的很平均,這也是正常的人性;能夠像老李這樣想的畢竟不多,可是這世界上就是存在著各種思維的人,所以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要懂得去注意到別人對「公平的定義」是不同的,這樣我們自然就可以去理解別人的行為邏輯,進而包容跟自己看法不同的人。



老是認為「老天對我不公平」的人,就容易不滿、怨恨,也很想要去佔別人便宜;因為不這麼「積極的搶」,就可能吃虧。



對於週遭這種朋友,如果他很窮,你讓他搶,你是在做好事;如果他比你有錢,他還要搶你的錢,你也讓他搶,上帝自會去安排讓他那吞不下、多餘的錢,這我們就不用管了。



說句俏皮話:「有錢可以讓別人搶,總比沒錢去搶人家來的幸福」。
人生就是活在「得與失」之間的遊戲中不知有多久了,我突然發現自己每天不斷的生活在「得」與「失」之間;因為這種感受,也讓自己領悟到「不要患得患失」這句話的真諦。



例如說,車子被撞凹修了幾千元,以前我會說「真衰」;現在我會笑一笑,對自己說「今天會得到什麼呢?」接著我會想到「下次怎麼樣改進,會避免更大的損失」;這種思考模式大概可以解釋這就是「得」吧?



只要還活著,你每天就會「失」去某些東西,例如時間,但是你一定要把握「得」的機會,這是上帝跟每一個人在對玩的人生遊戲;你也可以不失去,只要小心一些,聰明一些,平時多進修一些知識及新資訊,當你有機會「得」的時候,這就看你可抓住多少?留下多少?



這是操之在你,你自己的能耐!上帝是公平的,因為每一件事,雖然從每個人的角度來看都不會是「公平」的,但這就印證了一句名言「公道自在人心」;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次「得」與「失」,我們若用宏觀的思維來看,自然就會有更豁然、更清新脫俗的生活態度了。